拜日式是哈他瑜伽中最著名也是最基礎的體式之一,它一共有12組動作。動作簡單,卻涵蓋身體的各個部位,是瑜伽熱身的最佳選擇,對美容、纖體健身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拜日式來歷:
據說這12組動作是古印度人為了感激太陽賜予人類光明與能量而創造的,他們常常在清晨起床后,面對地平線處冉冉升起的太陽,用這12組瑜伽體位來表達心中的膜拜之情,同時,他們還要用唱頌來表達自己的虔誠。拜日式之前的唱頌是“太陽,你就像個容器的蓋子,你金色的光芒鋪滿通往真理的道路,打開你的蓋子,引領我們走回真理吧!”也可以只唱一句: “向太陽致敬。”結束時要歌頌3遍“和平,寧靜”。
拜日式動作詳解:
1、呼吸要點:
平穩深長、均勻而又節奏地呼吸。
2、體式功效:
●全力舒展四肢,活化脊椎,改善骨質。
●擠壓臟腑,理順腸胃,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身體排毒。
●加強肢體的平衡感,使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充滿自信和愉悅。
3、注意事項:
練習第4個式和第9個式時,先練習一邊,再練習另一邊,以平衡雙腿。每個動作都控制在身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不必勉強自己,感到累就休息。此外,這一系列的動作不適合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人練習。
4、拜日十二式圖文詳解
第一式:合十冥想式(祈禱式)
動作要領:
挺身直立,雙腳并攏,雙手于胸前合十,大拇指相扣抵住胸骨。調勻呼吸,保持3次呼吸。
作用:建立集中寧靜的狀態,為即將進行的聯系做準備。
第二式:上行頂禮式(展臂式)
動作要領:首先雙臂向上舉,與肩同寬,同時吸氣;然后伸邊呼氣邊讓上身向后伸展;之后保持2次呼吸。
功效:伸展腹部器臟消除過多脂肪,幫助消化。鍛煉手臂及肩部肌肉,加強脊神經,開闊肺葉。
第三式:下行屈體式 (直掛云帆式)
動作要領:吸氣,從第二式動作身體歸正;呼氣,手臂帶動身體向前下伸展,同時要保持背部伸直,直到雙手(或指尖)觸到雙腳兩側,臉部靠近小腿,前額觸到雙腿。在最后位置,收縮腹部,最大量呼氣。保持3次呼吸。
功效:有益消除或預防胃部及腹部疾病;消除腹部多余脂肪,幫助消化;有助于消除便秘,使脊柱變軟,加強脊神經。
第四式 :后行仰首式 (奔馬式)
動作要領:吸氣,仰起上身,微微屈膝,右腳向正后方大步踏出,盡量向后伸展,左小腿保持與地面垂直,邊呼氣,邊將胯部向下沉,雙手盡量觸及體側的地面。最后兩手、右腳趾、右膝和左腳支撐身體重量,且頭向后仰起,背成弓形。保持2次呼吸。
功效:按摩腹部器官,加強兩腿肌肉。
第五式:平行伏式 (斜板式)
動作要領:吸氣,身體前傾,雙手放于左腳兩側,呼氣,左腳向后踏出與右腳并攏,收緊臀部,胯部微微下沉,身體成斜板狀。保持2次呼吸。
功效:加強大腿和兩臂肌肉,擴展胸部。
第六式:五輪屈地式(眼鏡蛇式)
動作要領:吸氣,伸直雙腿,上半身沿著地面向前滑動,知道胯部接觸到地面為止,頭部向上伸展,讓上半身后仰,眼睛看向天花板,注意不要聳肩。保持2次呼吸。
功效:壓縮腹部,幫助腹部排出淤血;對消化不良等胃病有裨益;鍛煉脊柱,軟化肌肉。
第七式:前行屈地式 (蛇擊式)
動作要領:呼氣,彎曲肘部,同時把雙膝、胸部、下巴貼在地面上,保持不動。此時雙腿膝部以下完全貼地。保持3次呼吸。
功效:鍛煉脊柱和肉,加強脊柱神經,并向脊柱提供新鮮血液。
第八式 :下行屈伏式 (頂峰式)
動作要領:吸氣,雙腳腳掌貼地,抬起臂部,雙手和雙腳位置不動,伸直膝蓋,讓雙肩向下壓,盡量將額頭和雙腳腳后跟著地。身體呈倒V形。保持3次呼吸。
功效:加強兩臂和雙腿肌肉和神經。
第九式 :上行敬仰式 (奔馬式)
動作要領:吸氣,抬頭,右腿向前邁一大步,使右小腿與地面垂直。左腿向正后方大步踏出,膝蓋以下著地,邊呼氣邊使胯部下沉。讓上身盡量后仰,眼睛看向上方,雙臂自然垂于身體兩側。保持2次呼吸。
功效:按摩腹部器官,加強兩腿肌肉。
第十式 :前屈叩首式 (直掛云帆式)
動作要領:吸氣,身體回正中位置,左腿向前踏回,與右腿并攏伸直,雙手抱腳踝,盡量把臉靠近小腿。保持3次呼吸。
功效:有益消除或預防胃部及腹部疾病;消除腹部多余脂肪,幫助消化;有助于消除便秘,使脊柱變軟,加強脊神經。
第十一式 :前行仰首式 (展臂式)
動作要領:吸氣,抬頭盡量目視前方,1次呼吸(以防止起來頭部眩暈)后雙臂向前伸直,帶動上身向上并向后仰,伸展頸部。目視上方,保持2次呼吸。
功效:伸展腹部器臟,消除過多脂肪,幫助消化。鍛煉手臂及肩部肌肉,加強脊神經,開闊肺葉。
第十二式 :合十結束式 (祈禱式)
動作要領:吸氣,手臂帶動上身回正中位置,邊呼氣邊將雙手掌合十,放回胸前抵于胸骨。保持3次呼吸。
功效:放松全身,調勻呼吸。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瑜伽練習的注意事項。
瑜伽練習不可操之過急。柔韌性是瑜伽練習的目的,而不是對練習者的要求,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練習,避免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