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喪文化及其流行,便入手了這部書,剛開始閱讀時便被主人公維羅妮卡抑郁的心情感染。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因為生活太過一成不變,太過無聊。這樣我發現維羅妮卡與我們當代大部分人都很相似,“她說自己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福,正因如此,她再也沒法忍受這種生活了。”碌碌無為的生活,打卡上班,簽到上學,朝五晚九,相同的路一年要走幾百遍,相同的一家外賣一年要吃上無數次。但我們與維羅妮卡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不能忍受這樣的生活,但我們卻習慣這樣的生活,并且害怕脫離這樣的生活。陌生使我們恐懼,我們習慣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
書中還有許多有意義的話,寫下來送給大家。
生活無非是等待一個時機。
上帝是否存在?幾千年的文明將自殺變成了一種禁忌,一種針對所有宗教規范的抗爭:人斗爭是為了存活,而不是為了屈服。人類需要繁衍。社會需要勞動力。就算愛情已經不復存在,夫婦二人依然需要一個理由生活在一起。一個國家需要士兵、政要和藝術家。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受到什么苦,或是自己的生活多么沒有意義。
她的一生都在等待:等待父親下班回家,等待戀人未到的情書,等待年末的考試,等待火車、汽車、電話、假期、假期的結束。現在她必須等待死亡,日子一到,死神便會到來。
很奇怪,我不屑與他人為伍,卻害怕自己與眾不同。
我想繼續做個瘋子,按照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你與眾不同,卻希望與別人一樣。我覺得,這可稱得上是一種惡疾了。
我想重新開始生活。我要去犯錯誤,從前我只是想想而已,從沒有勇氣付諸實踐。恐懼癥也許會卷土重來,但這次只會讓我疲憊而已。要去發現自己的生活、渴望與冒險。
強迫自己與其他人一樣才是個嚴重的病,因為這既違反了人的天性,又對抗著神的法則。在世界的每座森林里,每棵樹木上,神創造的每片葉子都不盡相同。
你們愛我,而這愛殺死了我。
她也明白了她的生活一直得到很多關愛,親近和保護,但卻缺少了一樣使這一切變得幸福的東西,她應該更加瘋狂一些。
人越可以幸福的生活,便越發的不幸福。
每個人都有一套獨特的理論,覺得自己的那一套才是真正重要的。就這樣,他們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年復一年地夸夸其談,拒不接受隱藏在看法背后的唯一的現實,而其實不管看法是好是壞,只有在人將它付諸實踐的時候,才真正存在。
瑪麗的信:做汩汩而出的泉水,不要做一潭死水。無論是外面還是這里,都是人以群分,大家構筑起自己的城墻,不允許異類打擾自己的庸碌。因為習慣而去做事,因為被迫而去娛樂,學習完全無用的知識,其他人愛發怒就發怒吧。人們最多看看新聞,只是為了確信在這個充滿了問題與不公的世界,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書中的許多話都很有意義,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我知道我是個有用的人,一次冒險抵得上一千個舒服安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