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的睡前故事,媽媽除了會講一些童話和鬼怪傳說,也會給我激情昂揚地朗誦一些詩詞,這首李后主的絕命詞,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我尤為喜愛的一首。
當時年幼的我,還不能體會其中深意,只是覺得從媽媽口中傳出的詞句,是那么的婉轉流暢,卻又哀怨悲涼。
學齡前的年紀,自然是寫不出這么多筆畫的漢字,但是,我卻依然能夠流利地背誦出來,好像學會了一首新兒歌一樣,經常開心地隨口說出來。
李煜的政治才能和治國智慧,暫且不論,單從文學造詣,尤其是在詞方面的成就,是沒有人能夠否認的,當然,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亡國之君的命運,固然是悲情的。但是,如若一直處于偏安一隅的逍遙君主的位置上,李后主在詞方面的貢獻,很可能就會局限于香閨美人和美酒佳肴這樣的艷詞俗句當中,再難有突破和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長大一點的時候,自己無意中在一本小書上讀到了這首詩,就去問媽媽項羽是誰,媽媽簡單地給我講述了項羽的故事,再讀起這首詩,更覺項羽是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英雄。
上學以后,西楚霸王的形象,在教科書中一點點豐滿完整起來了,很多典故和成語也由此而來。
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讓我看到了“破釜沉舟”的項羽。
范增勸項羽殺劉邦所擺的“鴻門宴”,引出了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兵敗垓下的項羽,被劉邦軍隊四面圍定,漆黑的夜色中“四面楚歌”高聲環繞。
項羽準備帶領精騎突圍之時,常伴左右的美人虞姬,為表決心,拔劍自刎,演繹了“霸王別姬”的悲歌。
執意定都老家彭城,火燒秦朝宮殿,讓我們嘆惋于不愿“錦衣夜行”的項羽的重大決策失誤。
遭遇熱鍋烹煮而死的韓生,也僅僅是因為聽說項羽要東歸彭城,而笑話他胸無大志,如“沐猴而冠”。
項羽與劉邦的楚漢之爭,最后以自己烏江自刎,劉邦建漢告終。
劉邦雖為地痞流氓出身,但是善于交際,為人重情義,又能聽得進身邊忠良賢臣的建議,雖無大才,卻會識人用人,這些優點,都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項羽雖然身為楚國名將項梁的侄兒,驍勇善戰,個人能力突出,但卻性情殘暴,坑殺二十余萬秦降卒,殺害自己扶持的義帝,縱火屠城,殺死秦三世子嬰等一系列冷酷殘忍不計后果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地使他失去了本來的民心。
鴻門宴上錯失良機,已讓亞父范增心涼,后來項羽一再地猜忌,終讓這位重要謀臣心灰意冷,無法挽回。
悲情人物,總能因為其悲慘的結局,讓人忽視他的過失和錯誤,反而對其生出憐憫同情之心,進而放大他的優點,閃耀后世。
本紀,本來是史書中記錄帝王傳記的專有名詞,但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卻將項羽放在本紀之中,而且也是《史記》中最精彩的一篇本紀,可見太史公對項羽的偏愛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初識岳飛,是在兒時的連環畫中,讀到岳母刺字的故事。知道了心懷國家民族大義的岳母,還有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孝子岳飛。
等到全面深刻地了解岳飛,熟悉宋朝的局勢,認識懦弱無能的宋高宗,看見奸臣秦檜的陰險嘴臉,還是在歷史教科書和影視作品中。
岳飛,這個將“北伐抗金、迎回二圣”作為畢生使命的忠臣良將,標準的主戰派,不在乎高高在上的皇位上,坐著的到底是誰。
他心中記掛的是國家的領土是否完整,主權是否不被侵犯,人民是否能夠安居樂業,賢臣是否能在朝堂之上直抒胸臆,覲言是否能夠被采納。
可是,這些本該是皇帝關心的事情,都被你心心念念記掛著,你讓皇帝的臉往哪兒擱?
更何況,你手握重兵,軍隊是你個人的岳家軍,而非皇帝的軍隊。你體桖下屬,善待百姓,皇帝卻貪圖安逸,毫無抗金之志,皇帝的威信何在啊?
高宗本想拉攏岳飛,良宅美妾他不要,高官厚祿他也拒收,一根筋地只想北上抗金,挽救大宋皇室和子民,更是將高宗推向了不孝不忠不仁不義的境地。
岳飛也不想想,徽欽二宗回朝,高宗怎么辦,到手的皇帝寶座誰愿拱手相讓?
高宗不愿失去這個得來不易的皇位,秦檜不愿失去這個大權在握的相位,金國不愿再面對這個難纏的對手。
于是,本為敵國的兩方,在對待岳飛的問題上,卻達成了空前的一致,岳飛不能活。可他赤膽忠心,并無差錯罪過,無奈最終以一條聞所未聞的“莫須有”罪名,冤死風波亭。
秦檜固然奸險可惡,最終卻也成了高宗的替罪羊,遺臭萬年。
盡管如此,與五國城的非人遭遇相比,與獨攬大權的高位相比,與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相比,秦檜也只能選擇生時人前顯貴,死后遭人唾罵的命運。
悲情的岳飛,當然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情商低的人,專注做事;情商高的人,熱衷交際,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出來,都能有所成就。
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跨過做人的底線,過于偏執,往往害人害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歷朝歷代,這樣的悲情人物也好,孤膽英雄也罷,還有很多。
比如: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寫下《過零丁洋》的文天祥,寫下《石灰吟》的于謙,他們雖然不被命運眷顧,結局凄慘,但他們身上的民族氣節,卻一直被后人所敬仰。
美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好萊塢大片中,往往是超級英雄以一己之力,救人民于水火,挽救地球,挽救蒼生,最后,超級英雄們功成身退,江湖上只留下他們的傳說,世界恢復風平浪靜,人類一派祥和。
這當然與它的歷史淵源有關,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當年踏上五月花號的歐洲底層人民,都是抱著九死一生的心態,在大海上漂泊許久,才來到這片美洲大陸,開啟了他們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這些一代移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所以,他們更推崇個人奮斗的價值。
然而,千百年來,飽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人民,信仰的是“仁義禮智信”,宣稱的是“舍身成仁”、“殺身取義”。
之所以是悲情英雄,就是因為他們所奮斗的事業往往都沒有成功,自己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但他們一貫秉持的中華精神、堅守的慷慨氣節,卻激勵著后人,鼓舞著我們,使得他們的故事,在口口相傳中,經久不衰。
—END—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