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在空間看到同學的發的一條說說,內容大致是吐槽一些外地人破壞了所謂本地“文明城市”的美名,感覺“外地人”這三個字一下戳中了我的痛點,所以想過來絮叨絮叨。
? ? ? ? 當年父親同母親一起來青島打拼,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衣食無憂,都是憑父親的真本事和人格魅力,所以如果要算的話,那我應該算是外地人二代?(莫名戳中笑點)
? ? ? ? 從上幼兒園起,就已經養成了在學校說普通話,在家說家鄉話的習慣,所以一直到現在都不太會土話(本地方言,下同)。小學時完全沒有感到自己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因為上的小學偏城鎮一些,每人都說普通話,可到了初中(偏農村些),幾乎全班都在說土話,總是感覺自己難以融入他們,所以交友區間就在說普通話的人之中。高中的環境便好多了,漸漸地感受不到區別。
? ?從小就有一個問題很困擾我,也比較討厭別人問:你是不是本地人。我往往就比較尷尬,說是本地人,可你祖祖輩輩不在這邊,而且不會說土話;說不是本地人,卻從小就在這邊長大,跟這邊的孩子大致無恙。我一般會說:老家不在這邊。
? ? ?所以像我這般的人,談起“故鄉”就比較模糊,故鄉二字的意思是:出生或長期居住的地方,我是在老家出生,在這邊長大,所以我有兩個故鄉咯?然而并不是,對老家來說,那只不過是個一年回去一兩次的地方,沒有多少感情;可對于青島來說,總有種異鄉的感覺。所以我對歸屬感二字的理解僅僅是在“家”的層次,而非“故鄉”的層次。更理解不了余光中的《鄉愁》。
? ? ? 我自己對于未來,也想像父親一樣去更大的舞臺闖蕩,也許等到那時,才能體會得到何處是故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