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杜明禮,是被大家唾罵的壞人,他一手策劃了吳家東院的軍需冤案,讓吳家頃刻倒塌,又牢牢控制住沈家,讓沈家無法脫身,甚至還利用了胡志存。這樣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壞人,卻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可是觀眾們卻依然高呼“杜明禮怎么也洗不白了”。
近幾年,電視劇塑造人物一改之前“扁平化”的手法,開始著力于“立體化”人物形象的刻畫。這樣的人物,不是單純的“壞”,也不是單純的“好”,更符合現實中的人性。從《人民的名義》里的祁同偉到如今的杜明禮,為什么他們會走向這樣一條注定要滅亡的路呢?
為了生存
杜明禮在路上看見一個小乞丐,他想起自己的曾經,便走到攤前買了一個饅頭,當我們以為他要給了那個小乞丐的時刻,他卻松開手,扔了饅頭,并用腳用力踩扁,說:你要想活下去,就把饅頭拿起來吃掉,活著是最重要的。
這一刻,我想很多人對他是又憐又恨。憐憫他曾經有這樣一個身世,憐憫他為貝勒爺辦事的身不由已;可是又恨他這樣對待一個小孩子,這樣教這個小孩子。
他應該有過很悲慘的曾經,做盡壞事也只是為了活下去。他這樣對待那個孩子,就是想告訴那個孩子,在生存面前,屈辱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底層人想進入上層,確實很難。即便在當下社會,階層流動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那些在生存線上徘徊的人,可能終其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局限。
在絕境中掙扎太久了的人,比一般人更渴望脫離這種生活。當上天給他們一個機會時,他們會更迫切抓住。
貝勒爺很懂得利用這一點。把他人的生死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就可以輕松操縱他突破底線做各種壞事。他在杜明禮第一次設局沒有扳倒吳家時,“賞賜”了杜明禮一頓板子,并讓他好好反思再接再厲。然后,他為了生存,開始了第二次“設局”。
杜明禮之所以會受貝勒爺的擺布,也是因為他從底層爬起,深刻懂得活著的重要性。為了活著,他什么都愿意去做。
那些落入困境中的人,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溫暖。如果他們被世界的悲涼傷到體無完膚,那么他們的崛起之時,便是報復之始。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真的很難做到。
為了欲望
人最應該做到的是知足。可是,人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又怎么會滿足呢?
就像《有品位的她》中的樸惠子,通過給安泰東當保姆,終于嫁給了他,成功進入上層社會,可是她依舊不滿足,想方設法地讓安泰東把股份都轉給了她,然后轉手賣了750億,一步踏入有錢人的人生。
就像沈四海,之前一直被吳家東院壓著做第二,非常不服氣。杜明禮雖然再三伸出橄欖枝,但他都不愿意接受。當大兒子被害,二兒子被下獄后,不得已上了杜明禮的賊船。他幾次想退出,可是都被杜明禮送的“禮”留下了。因為他想賺更多的錢,他想光宗耀祖,尤其是當他的娘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兒子被賜五品同知時,他徹底淪陷了。
連有錢人沈四海都如此,就更別提杜明禮了。
越是身處底層的人,欲望就越大。因為他們曾經的遭遇時時提醒他們,得來不易,除了不斷維護自己已經擁有的,就是不斷索取更多。
曾經的一無所有,變成了一種噩夢,變成了心底那份不安全感的來源,只有把一切牢牢抓在手里,才能得到心安。
對物質的渴求,其實來源于心里的不滿足。人,只要有得不到的東西,就會有無法滿足的欲望。因為那些得不到,會變成心底的黑洞,而這個黑洞,如果不及時消除,就會需要靠各種東西填滿。
越是底層,越會對擁有有無法言說的渴望。所以,為了心底那個填不滿的欲望,他們會一步步走上無法回頭的道路。
為了野心
曾經在底層時,他們受夠了各種冷眼和嘲諷。當有一天他們有了站起來的機會,他們會怎么做?
當然是反擊。甚至是用現實給他們所有人一個耳光,給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點顏色看看。
杜明禮做乞丐時,受盡冷眼和嘲笑,被別人叫罵。當他擁有了機會,自然對掌控人心有著謎一般的渴望。他喜歡看別人對他的俯首帖耳,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滿足。
當他得知趙白石擾亂他的生意時,立刻上折貝勒爺,讓趙白石連降三級,從四品知府又成為了七品縣令,甚至還在想著如何把他徹底清理出去。
如果說當初他是為了生存跟著貝勒爺的話,如今肯定是有了更大的野心。有野心的人才能成大事,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有著更強烈的成功欲望。
古人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就是這個道理啊。有了能力當然是要顯擺一番,滿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啦。正常人尚且如此,就更別說那些曾經備受嘲諷的底層人了。
看多了冷眼和嘲笑,受夠了打擊和挫折,心底對成功的渴盼會越來越強烈,達到目的后也的虛榮心也會更加膨脹,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會為了更大的野心,不擇手段。
所以,那些從底層爬起的人,他們壞事做盡,讓我們恨得牙癢癢,也讓我們對他們同情得無以言表。
當然,從底層走到巔峰,并不是只有祁同偉和杜明禮這一條路。
守住初心,才能保證我們不會迷失。
在這里要給大家說一聲,下周先停更一周。因為我要去出門旅游了。帶著孩子就不方便帶電腦了。也許會發些照片哦,敬請期待。哈哈。可以加我的微信windy18233968787。想入群的話,備注入群即可。
《那年花開月正圓》系列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