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文
一個人的旅行,是勇氣、獨立;一群人的旅行,是信仰和熱情。然而,當一人獨行之時,與人結伴,是依賴和分歧;當一群人同路之時,分道揚鑣,是孤獨和落寞!
2013年夏末秋初,與朋友計劃了近一年之久的徒步旅行,卻因種種原因擱淺。
突然,一個周末的清晨,內心波濤洶涌的情緒再也抑制不住之時,我爽然決定開始實施一直未實施的徒步旅行。
于是,我急忙詢問朋友是否愿意同行。很顯然,我只能一個人上路。在沒有任何計劃,也沒有任何路線圖,也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我開始了一個人的徒步之旅——從渭南到臨潼(35.1公里)!
早上8點多,初秋的清晨,卻是陰沉沉的,四周環繞著一股死氣沉沉的味道,看來一場秋雨即將登陸。我拿上一把雨傘,穿了一雙帆布鞋,外加一件牛仔外套,便出門了。
我一路朝西,沿108國道,途徑新豐、鴻門宴遺址、秦陵及驪山附近等。中途,下起了小雨、中雨,而后變成瓢潑大雨。
我也從興致勃勃到猶豫不決再到堅定不移,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初,穿過繁華的大街,人來人往,市井小巷,小吃琳瑯滿目,有豆腐腦、包子、胡辣湯、豆漿油條、菜夾饃……一陣陣早餐的味道撲鼻而來,我買了兩個包子,繼續前行。
當走到渭南出口處時,天公不作美,開始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我仍很興奮,拍了張圖片發給未與我同行的朋友,告訴她我的境況及自己的驕傲(哈哈哈……請原諒我當時的心態,真的的確有些遭人恨)。
初秋,加上一場雨的到來,給道路及周圍的土地寫上了唯美的印記。在路的右邊,穿過土地,是一行火車道,沒幾十分鐘就會響起“嗡”的聲音,我抑制不住內心的開心,拍著圖片,卻始終未拍出當時美景的感覺。
路,越走越遠,也越走越近。雨,來來往往,越下越大,走著走著,路上的行人也越來越少。我開始有些猶豫了。突然,一輛開挖掘機的司機,像我緩緩開來。
“姑娘,雨下這么大,要去哪兒呢?我捎你一程。”
“哦,不了,我家就在前面,馬上就到了,謝謝!”我看到前面剛好有通往各家各戶的林蔭小道。
“沒事!”說完,他開著車便緩緩的走了。
于是,為了避免之后與他碰面,我只好沿著自己所說的路走去。穿過一排排房子,我沿著公路在山坡上行走。突然,一排排墳墓剎那間出現在身旁,周圍沒有一個人,整個山坡都被籠罩在陰沉沉、霧蒙蒙、雨蒙蒙的天氣下,竟生了不少陰氣。
“不好意思,打擾各位了,誤闖此地,小女子立馬離開,望各位海涵!”我卯足了馬力一路故作鎮定的快速行走,未敢回頭!
也許,是天意,下了坡,雨開始慢慢停了,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剛剛那輛挖掘機就停在路邊。我心想千萬別碰見。也許,是運氣和機智。路上的車經過時,我隨著車不停的跑。那時的我,那樣的天,的確,我將他人的惻隱之心想壞了。
經過3個小時的徒步,我到了新豐,這里距離目的地大概還有一半的路程。我有些猶豫了,雨又開始大了,鞋子已經進水,再這樣下去,肯定濕透,心里的那把火開始被澆滅了。可是,我不能就這么認輸,想起終點只剩下一半,朋友笑我半途而廢,步子又開始往前邁了起來……
雨一路上,斷斷續續,反反復復的下著,我堅持的走著,也有幾次來往臨潼的車都在我身旁停下了又走了。然而,我卻隱隱約約的看到了,腳下的路和遠處的路正在一步步重合,內心便有說不盡的喜悅,腳也不聽使喚的向前走著……
走過一段路后,來到鴻門宴遺址。歷史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是在此地發生的。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2000多前年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會漢高祖劉邦。宴會上處處殺機,劉邦時時示弱,廁遁而出后發起楚漢戰爭,以弱勝強,摘得勝利果實,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皇帝,定國號為“漢”!
1985年當地政府在鴻門宴原址上建成了“鴻門宴文物管理所”,修復了“古宴臺”,仿置了軍帳,建筑了南北展廳和標志碑等。鴻門宴的出現,也詮釋了歷史的變數和偶然性!
我追憶著歷史的步伐,一路向前,沒過多久,就看到了秦陵,也就是秦始皇兵馬俑。
距《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營建陵園,大將章邯監工,秦始皇成年后擴大了營建規模,直到其死后兩年才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筑時間達39年之久。
然而,我們正在一步步的還原歷史,時間卻在記錄著我們的時代。終有一天,我們也終將成為歷史,只是有些人成為了大山,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卻成為了一抹黃土!
或許,回的去的叫現在,回不去的叫歷史!想著想著,就到了驪山腳下。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唐玄宗與楊貴妃美麗的愛情吧!這里距華清池只有0.3公里。每年4月至10月每天會有兩場《長恨歌》表演,只是至今也未欣賞其絕美的愛情故事!
下午近4點時,我到達了目的地,雨也停了。歷時近8小時的行程,鞋已濕透頂,我也疲憊不堪,吃了一碗熱騰騰的匯通面,買了幾個石榴,迅速坐上開往渭南的車。
下午6點左右,到達宿舍,快速的沖洗之后,迅速入睡!
人生,就是一場徒步旅行。有的人陪你一段,而最終能陪你到達目的地的卻只有你自己。因為你知道旅行的結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感受,而這份感受也只有你自己可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