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先鎮靜一下。
幾乎一口氣看完此書,看完之后,由內心生出一種震撼和恐懼,說實話現在我只想跪著哭一場。
事實上也在發現男一號尸體的那個橋段,情不自禁地已經哭了出來,絕非是因為感動。
我想,我大概無法用我有限的語言去講述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可是我還是有這么一種來自本能的沖動,正如小說里主人公想要畫畫的欲望一樣,要來表達對本書的不可言表之情。
小說的作者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有諷刺和憐憫的意味。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評分9.0)是其中年巔峰時的作品,講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原型是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后又輾轉于馬賽,最終在塔希提(大溪地)終老追求理想的故事。
最讓我折服的是,毛姆通過描寫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旁敲側擊地講了與其有關聯的鮮活人物的故事,仿佛總能從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通過各種對比,著實將思特里克蘭德天才的特質以及其不近人情的偏執凸顯得格外鮮明。
什么是天才?
什么是藝術家?
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活著?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停地思考著這幾個問題。
毫無疑問,思特里克蘭德是天才,卻并不能被當時的人們認可,他的畫在他活著的時候連一幅都賣不出去,死了之后卻成了傳世之寶。
他當然也是藝術家,他不計一切追求美,創造美是他畢生所求。就像毛姆所說,令人感興趣的或許不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藝術家的故事。如果沒有他的傳奇人生,他的畫必然不會在一夜之間震撼世界,為世人所膜拜。
在小說54章之前,我并不能認可他是一個合格的人,他以一副人的皮囊做著我們的道德之下無法容忍的甚至喪盡天良的事情。
他拋妻棄子卻覺得沒什么不妥。
他勾引救了他生命的畫家的老婆,畫家把家和畫室都讓給了他以后,他卻像拋棄了他妻子一樣拋棄了她,導致她自殺而亡。
他完全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對的地方。
什么狗屁愛情,什么狗屁救命之恩,什么狗屁道德,除了畫畫,什么都無法引起他的在意。
如此道德淪喪自私自利的人存在著,就算不犯法,那也簡直就是社會的禍害不是嗎?
可是,每次作者以文中的“我”質疑他的時候,他反駁的話卻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實不相瞞,有時候我竟然不爭氣地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或許本來就是如此吧,既然已經決定舍棄了,那又有什么理由回頭?既然已經在追夢的路上,那就必須一路走到底吧。
曾經的他過得那么體面,擁有著社會地位、房子、票子。如今,他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卑賤到需要找人借錢過活。他經常打短工,只為湊錢買畫畫的顏料和工具。后來他輾轉到馬賽,淪為一個靠施舍的一塊面包撐一整天的乞丐。
這本書的魅力所在,總能讓我打著戰栗的同時思考著自己的人生。
你可以說他絕決,可是那就是他的活法。你可以說他無情,可是到頭來想想,有情又能怎樣?求個心安理得嗎?關鍵是他絲毫沒有不安啊!
后來他終于顛沛流離地到了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塔希提。
估計是因為天才藝術家身上所帶的令人著迷的氣質,一個17歲的土著女子又愛上了她,即便知道他在英國已經結婚了,還是愿意嫁給他。
于是傳奇的他又結婚了,還在海邊的深山叢林安了家。
所幸,在這里,他收獲了可以讓他終老的東西——淳樸而原始的生活環境,理想的家庭,一個絕對臣服于他的淳樸的妻子,一雙自由自在的兒女,以及一處以天地萬物為靈感的作畫空間,這不就是他心目中的天堂嘛!
不知道是怎樣的令他知足的生活,他身上竟然有人情味了!他竟然會熱情地讓妻子殺雞來款待去看他的老朋友布魯諾船長!
布魯諾船長在講述與思特里克蘭德的回憶的時候,說了這么一番話:
“俘獲思特里克蘭德的狂熱是一種對美的創作激情,讓他片刻不得安寧,驅策著他東奔西走。他就像一個不知疲憊的朝圣者,會永遠向著他魂牽夢繞的圣地前進,附在他身上的魔鬼卻毫無憐憫之心。有些人追求真理的愿望非常強烈,為了達到目的,就算把他的生活徹底顛覆也在所不惜。思特里克蘭德就算這樣的人,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我打心眼里同情他。”
至此,我方能冷靜客官地去看待他。
與他最后有接觸的庫特拉斯醫生講述他得了麻風病直到死亡的故事。對,偏執的他得了麻風病,一切看似是罪有應得。然而他卻不肯接受治療,直到失明了還在瘋狂地創作著他生前的最后一幅驚世之作(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甚至讓自己的妻子在他死后,將整幅壁畫都燒掉!
到頭來,原來他已經強大到根本不需要任何人事物來證明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就像開頭所講,毛姆借庫特拉斯醫生之口描述他見到思特里克蘭德不堪的尸體以及整幅震撼人心的壁畫的時候,我腦海里仿佛浮現了整個畫面,不知為何竟然流淚了。
如果說在54章之前,毛姆塑造了一個令人發指不計后果的無恥之徒思特里克蘭德的話,而54章之后卻將他升華到了一個令人由衷佩服的思特里克蘭德。
他的確是一個可憎的人,可在某種程度上卻讓我不得不承認他的偉大,敬佩他能夠酣暢淋漓地活一場,而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畫。
我想,毛姆也并不是肯定他不擇手段追求夢想的一生,而是向我們講述了另外一種活法,可偏偏是這種活法觸動了我們每個人不安分的內心。
最后讓我回歸平靜的,還是那個能同情思特里克蘭德的布魯諾船長的一席話:
“我們生活簡樸、單純,也沒什么很大的抱負,如果說我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渴望用雙手創造財富。我們不會怨恨、嫉妒別人。”
能像布魯諾船長一樣,做到不怨恨、不嫉妒別人已經實屬不易。蕓蕓眾生如此度過一生并沒有什么不妥,不得不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這是一種有條不紊的幸福生活。
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有一腔不甘平庸的熱血,渴望著踏上一條更為放蕩不羈的險途,去創造或許未必不凡但卻絕對不一樣的生活。
只要能遵從自己的本心,做內心真正想做的事,無論是選擇了月亮還是六便士,無疑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而真正的不幸就在于不敢去追求,守著錯誤的選擇和不安分的內心煎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