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聊聊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在國產電影的歷史上有很多開創性的意義,一方面較為真實地反映了金三角地區的毒品交易現狀,揭露了生活的殘酷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痛苦,另一方面弘揚了正義。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更值得贊賞一點是,運用了很多真實的素材,引發人們關注孩子在戰爭中受到的影響。
提醒:影片中充滿了許多血腥暴力的鏡頭,最好不要帶小孩觀看。
這部影片就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湄公河行動》。
5年前,“湄公河10·5慘案”震驚中外,13名中國籍船員被誣陷運輸毒品,遭殘忍槍殺。
現實中,主犯、大毒梟糯康已于2013年在昆明被執行死刑。案情的撲朔迷離卻成了一種不可忘卻。
這樣的故事背景講述的,其實不是一部主旋律片,而是一部有情節,有深度的警匪片。
真實還原打斗場面
警察暗闖毒梟地盤救人、飆車、火車站追擊、商場毒品交易槍戰、叢林圍捕、飆快艇+直升機……
影片中的追逐戲,驚心動魄,火箭炮的突襲。
細節的鋪墊獨具匠心
比如,高剛(張涵予飾演)帶領的行動隊使用的槍械不下十幾種,大多是美制;
最后飆直升機時,很多人也發現,兩架直升機顏色新鮮的驚人,完全沒有隱藏作戰的意思,而且還是民用機。
這次行動一開始就是秘密行動,又在境外。中國制武器無法運出境,行動隊使用的槍械是從當地黑市買的,所以雜而且美式居多。直升機同理,只能用警察租的民用機……
相比于走心的細節,真實的場景,更讓人難忘的是關于電影中的娃娃兵。
受戰亂殘害的孩子令人揪心
在影片內容中展現“娃娃兵”吸毒和殺人的情節,國產影片中這是第一次,更讓人驚心的是,這不是虛構,而是很多戰亂地區真實存在的事實。
那些娃娃兵從小就被毒梟們抓起來,不斷地讓他們吸毒,給他們洗腦,培養他們成為人肉炸彈。
東南亞的毒販手中的娃娃兵,和利比亞的娃娃兵都是一樣的,他們都迷失了人性。影片中幾個關于娃娃兵的情節令人揪心。那些孩子還未成年,卻比一般成年人還要冷酷、無情。在生命面前,可以那么的淡漠,沒有知覺。
第一幕:對生命的珍貴無感
兩個娃娃兵在賭博,用自己的生命賭博。真槍實彈地玩俄羅斯輪盤,周圍有很多人圍著下注賭誰會贏。那時候我還以為他們用的是一些假子彈,打出來不過是顏料罷了。但是突然槍聲響起,那個剛剛還在大聲喧囂的孩子就倒下了,對面的人轟然把贏了的賭資收入囊中。
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很可怕,視自己的生命也如草芥更加可怕。
他本應該是背著書包上學,積極向上的年紀,卻被灌輸著一些不知所謂的思想。執行任務的時候認為自己是為神圣組織奉獻生命,吸粉吸high的時候和另外一個小孩賭氣,在別人的叫好聲中,就能因為一時意氣親手為自己的生命劃上了句號。
第二幕,手段殘忍果斷
行動小組中的郭旭在開槍擊倒其中一名毒販嫌疑人后,突然沖出來一個年僅8、9的小男孩。男孩穿著簡簡單單的白丅恤,背著我們上學時候跨在腰間的單肩包,看起來就像是剛剛放學一般。于是郭旭遲疑了,愣了三秒。而就是這短短的三秒之內,少年熟稔地伸手入包,拿出槍將對面有他兩倍那么高的漢子打成篩子,不帶一絲遲疑,動作無分毫拖泥帶水。就因為這出其不意的娃娃兵,郭旭只能截肢才能活下來,漢子的妹妹郭冰哭成淚人。
第三幕:狡猾,狂熱且不惜一切代價
在中國泰國緬甸老撾聯合整治湄公河辦公處。兩個娃娃兵得到毒梟糯卡的指示,去進行轟炸。其中一個較年長的孩子去問辦公處的保安附近的足球場在哪里,那一刻我感覺他的臉其實很干凈,就像很多普通的喜歡踢足球的孩子一樣。鏡頭一轉,是年長的孩子在掩護另外一個年幼的孩子帶著炸彈進入到辦公處。鏡頭再回到年長孩子與保安對話的角度,那一刻他的年長有些他這個年級不應該有的狡猾。
年幼的孩子躲開了保安,進入到了辦公大樓,一個警察出來攔他,他毫不猶豫就飛跑穿過人群,一副英勇戰士的模樣。接著就從懷里拿出一把手槍對阻礙他的警察開去。然后把肩上背著的一個炸藥包扔了出去。室外年長的孩子撥通了電話,電話的另一端就是那個炸彈。于是整個辦公處幾乎被炸成廢墟。那個年幼的小孩子自然也是沒有辦法幸免。
是什么讓原本最該純真,最該善良的孩子們變成了這樣?
渴望生存的孩子們在遇到糯卡組織的利誘脅迫,生存讓他們迷失了本性。又何況一些孩子還不懂是非善惡,糯卡組織給他們灌輸犯罪的思想,使得孩子該有的本性被扭曲,該秉持的善良被擯棄。
純凈的孩子,心中原始的惡,是多么容易被人利用,多么容易被人迷惑!
“娃娃兵”的事件其實是放縱孩子內心原始罪惡,教育偏差,失位的一個極端現象,現實生活中的孩子,雖然很少見到“娃娃兵”那般的兇殘,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孩子的暴力、偏激的傾向。
其實在我們身邊,孩子的“純粹的惡”并不鮮見,而且這種惡很可能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
在小的時候,每個班級總會有幾個小霸王,語言凌辱其他弱小的同學,甚至拳腳相加。****總會看到一些小孩虐待小動物,而且還將“戰果”跟其他人炫耀。
這些事件屢見不鮮,有時連作為大人的我們也無法理解,為什么小孩子會如此理所當然地作惡?
或許因為,人之初,無論性本善或是性本惡,可能都是不對的,人生下來其實跟動物野獸無異,只有對于生存與追求欲望的本能。
年幼的小孩還未能理解“生命”的真正概念,更別談尊重生命
年齡小并不能成為忽略小孩作惡的理由,當小孩作惡的時候,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小孩還不懂事,就算了吧”,一句話就將孩子的錯誤歸咎于年齡,而忽略了孩子作惡的動機仍在。
只有對孩子的極端、偏激、暴力的舉動給予足夠的重視。****教育孩子認識錯誤,坦誠承認錯誤,并引導他正確排解情緒或滿足需求的方法。
這才是正確的對待方式。
但愿天下的孩子都能有純粹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