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一個培訓師的課程,我只是作為一名觀眾,出于好奇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目的而去的;加上該培訓課程的創始人是我在一次演講課程中結識的,講的特別好,認識他的人都很容易被他身上那股積極向上,燃燒自我的能量所帶動起來,而這方面能量的缺乏讓我十分敬佩于他。
話說回課程,原本我是沒抱多大希望去的,因為最近瀕臨要回趟家有很多事情要準備,以致于心事有些煩亂,不覺得這堂課會給我帶來什么實質上的改變,甚至希望提早結束,好讓我回家弄自己的事。但沒想到有一個環節讓我收獲頗多,讓我意識到我什么薄弱的環節,以及我以前高估了自己的地方,還有我估計不足的地方。
這是一個游戲環節,每個隊伍分為6名成員,分別為ABCDEF,每個隊員會收到一張紙,紙上有一句話。A紙上的是一個問題(也就是需求),BCDE紙上是分別的不同的四個圖案(也就是各自的資源)。游戲獲勝的方法就是比哪個隊最先解決A紙上的問題,時間越短的隊伍獲勝。
但其中有幾個規則:1、BCDE可以互相溝通,但A只能和B溝通(如下圖模型)。2、所有的信息溝通只能通過傳遞標簽紙(不允許說話),使用的小紙條越多,扣分越多,F就作為傳遞紙條的人。
這也就意味著能和A溝通的只有B,CDE都不能和A直接溝通(也就是不能直接傳紙條)。游戲開始我就是作為任務最繁重的B。由于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培訓活動,剛開始我都不太能夠理解題目意思,也不是很明白我要做什么。我以為我只需要醬CDE的信息匯總起來傳遞給其他人就可以了。
所以游戲一經開始,所有人立刻打開他們手中的紙,急忙抽一張紙條唰唰唰的開始寫,我心里就納悶了啊,便簽紙不是越少用越好么,怎么每人想都不想就拿一張開始寫呢?
不一會兒A把問題寫下來交給了我,BCDE把他們圖案名稱寫下來教給了我。這時我就慌了,我不知道我該干什么。A收到的需求是“找出相同的圖案”,我就立刻在C的便簽紙上把大家的圖案名稱寫在一張紙上,然后交給了D,卻沒發現我漏寫了E的。結果大家傳來傳去,花了很久的時間又傳到我的手上,我霎時間才明白過來,得由我將最終的相同圖案匯報給A(因為其他人都不能直接和A溝通)。然后我又進一步發現我漏掉了E的圖案。結果花了老長的時間才找到了最終結果,成了5個小組的倒數第二名(最后一組沒找出來答案)。
當答案交上去的那一刻,大家才把剛剛憋了一肚子的話說出來(因為游戲過程中不能說話):
我(B)說:怎么大家都抽了一張便簽紙?不是說要節約用便簽紙才對我們有利嗎?
D說:因為節省時間啊,我們大家把所有的信息匯總到B你這兒不就完事兒了嘛!其實你本不必在C的便簽紙上寫上所有人的圖案,你直接看著所有人交給你的便簽紙,挑出相同的圖案交給A就可以了呀。
我(B)說:對哦!
E說:但你剛剛在C的便簽紙上漏寫了我的圖案,所以你一下子沒找出來。
我(B)說:是啊,我居然漏寫了,結果多虧了D我才找出來。
這個游戲給我很大啟發,或者是暴露了我很多缺陷:
1、審題不清,沒有搞懂游戲規則和真正需求
A是我們隊年紀最長的一位,他一下子就摸透了游戲規則,在我們不能講話的過程中,眼巴巴的看著干著急。C是一位感覺畢業不久的妹子,連她都懂了游戲規則,我居然都沒反應過來。因為我剛開始一直在懷疑“只是找相同的圖案?不會這么簡單吧?”讓我沒有搞清楚需求到底是什么,問題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2、思路狹窄,不夠靈活變通,以為方法只有一種
想要在這個游戲中獲勝,有兩個重點規則,一是要盡快找出答案,二是要解約使用便簽紙(用的越多扣分越多)。但我思維一開始就只盯著如何最節省便簽紙的角度出發,我沒想過盡快找出答案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游戲結束后老師分析,這個游戲壓縮時間比壓縮便簽紙更快更容易,而我本身甚至從未考慮到這一方面。
3、不要拱手相讓你的決定權
其實這個游戲就是一個管理模型,A就像是董事會或董事長,B就是CEO首席執行官,CDE就像是職員或者各部門負責人。董事長向CEO下達指令,CEO咀嚼董事長的需求后,傳給CDE各個部門任務,然后交回給B,讓B整合結果匯報給董事長。這里面其實是2種主導性模型:一是以董事長為中心的模型,就要按照董事長的要求辦,大家輪流在董事長A的標簽紙上一句句話的輪流傳遞,最浪費時間,但最節約成本。二是以CEO為中心的模型,ACDE的便簽紙統統向B匯總,讓B作出決斷,最節省時間,但最消耗成本。
以上思路是我在游戲結束之后才反應過來的,因為在游戲中,我根本沒意識到我B所處在這么重要的一個位置,我滿腦子就是將資料匯總到一起然后交給其他人決定,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需要我來決定整個事件的結果。
4、我們要理解需求,而不僅僅是理解意思,前者要求我們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
這個游戲期間是不能說話的,這相當于我們工作中用郵件相互溝通問題,不如當面說話迅速且夠明白。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有時候你表達的,和別人理解的不一樣;別人表達的和你理解的也不一樣。我在工作中常常會吃這個虧,我按照郵件中字面意思照辦,但得出的結果并不是別人想要的。結果我對我花了這么多功夫做的東西輕易被否而懊惱,別人為收不到他們想要的而生氣。其實這根本上就是理解與溝通的問題。
解決這樣的問題,溝通雙方都有技巧。對于我們來說,最常用且最好用的方法就是多問,不懂就問,不恥下問,不斷的去確認,反復的追問,以免走歪,走彎路;對于對方來說,最好是將需求盡可能的表達清楚清晰,事實的追蹤和跟進進度,監控效果和結果。最后,這不僅是溝通技巧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團隊默契的重要性,別小看這點,它真的能讓辦公事半功倍。
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游戲帶給我這么多收獲,這可能一方面暴露出我團隊協作能力的不足,我不太擅長團隊領導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對上級理解力的不足,我太容易把問題想的太復雜,恰恰相反,我應該把問題簡單化,分工化,變的可執行化,而不是越想越復雜,越復雜越執行不下去;最后一方面,暴露出我沒有呆過大公司,沒有大公司的管理經驗,也就是說,我一直待的幾十人小公司,沒有讓我領會到在大公司里專業當一枚小螺絲釘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這讓我對大公司陡增出一種興趣。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貼兩張當晚的活動照片,里面都是積極成長,天天向上的人,每一個人都想沖破自己的極限,隨時準備接受挑戰的人,我喜歡與這群人呆在一起,因為真的會讓你天天想著進步,天天想讓今天過的比昨天好一點(關鍵這課還是免費的,嘿嘿)。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