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坐在沙發上,眼神有些呆滯,凌亂的頭發貼在頭皮上,跟誰也不愿意說話。
她和她的閨蜜馬老師已經失聯十多天了。
婆婆每天都在給馬老師打視頻,但總是沒人接。盡管如此,婆婆還是不停地打,一天打五、六次,大姑姐勸她別打了,她就是不聽,非要找著馬老師不可。
婆婆意識到馬老師可能是出啥事了,也許是生病了。找不到馬老師,婆婆每天都焦躁不安,連飯都吃不下。
馬老師是婆婆的閨蜜,是大姑姐上初中時的英語老師,今年79歲了,比婆婆大三歲。婆婆年輕的時候也當過一陣小學老師,但婆婆好動的性格讓她不甘于在學校呆一輩子,她下海經商了,開食雜店、開理發店、倒騰布料掙錢養家。
年輕的時候各自忙著顧事業顧孩子顧丈夫,漸漸地疏遠了,但老了之后,斷掉的關系又慢慢地修補上。馬老師成了婆婆晚年無話不談的閨蜜。
馬老師在老家的時候,婆婆經常去找馬老師聊天,一聊就是一大天,有時還住在馬老師家。婆婆是典型的東北女人,喜歡邊聊天兒邊磕毛嗑。兩個女人聊天的時候,馬老師的老伴兒老楊就去廚房給她們做飯吃。
后來,馬老師去了蘇州,投奔她兒子去了。婆婆也一直在北京。兩個人已經有好幾年沒見過面了,每天在視頻里聊天兒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馬老師大嗓門,說話甕聲甕氣的,底氣十足。婆婆也是大嗓門,聊起天來不管不顧。她們倆聊的無非就是家長里短。
從婆婆那里得知,馬老師有一個兒子叫大偉,今年有四十多歲了。在蘇州找了個老婆,就定居在蘇州了。大偉是獨生子,盡管已經人到中年,可馬老師總是不放心,一心一意地和老伴兒移居去了蘇州。
起初馬老師和老伴兒住在大偉家,但時間一長,矛盾就有了,最后鬧到大偉和媳婦兒都不跟馬老師說話的地步。孫女出生,馬老師給了十萬塊錢,但也沒換來兒媳婦的好眼色,最近又給孫女花八十萬買了個學區房。
馬老師總是跟婆婆抱怨,她說羨慕婆婆有個閨女,什么都不用干還被天天照顧著。婆婆說馬老師就是個勞累命,一個月七千多快錢的工資不好好享受,偏要擠在兒子家,每個月貼補給兒子三千元不說,快80歲的人了,每天還幫著干家務、做飯、接孩子。盡管如此,大偉媳婦還是接受不了馬老師。馬老師和老伴兒有一段時間搬出了大偉家,在同一個小區租了個一居室。
馬老師心里憋屈,閑下來就喜歡給婆婆打視頻,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婆婆除了勸說之外,也跟馬老師抱怨自己活得不自在,不愿意待在閨女家。她們倆的聊天就是在抱怨,一個是忙得抱怨,一個是閑得抱怨。
這幾天找不著馬老師,婆婆像失了魂,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整個人連精神氣都沒有了。
婆婆四處打聽,給犄角旮旯的人打電話,最后總算跟馬老師的弟弟聯系上了。一問才知道,馬老師已經去世了兩天了,住了十八天的ICU,最終還是沒熬過去。得的是急性腦溢血,人就這么沒了。
這些年,婆婆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地死了,只剩下個馬老師。現在連馬老師也沒有了,婆婆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了。
婆婆紅著眼圈兒坐在沙發上,渾濁的眼睛里沒有一點兒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