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過了教學方法、年齡、母語這幾個影響第二語言習得進程的因素以后,我在這一章討論另一個目前在國內頗受重視的影響因素:語言環境。現在大家都普遍認同一點,就是國內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不好,是孩子吃力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只要有可能,大家就在想方設法地給孩子打造“小環境”,比如家庭英語環境、外教,還有國際學校等,總之就是希望盡一切努力幫助孩子。
??????? 作者的兒子在四歲零一個月的時候離開中國,在此之前,他并沒有教過孩子英語。他認為,不在中國消耗時間和精力去學脫離語境的英語,是非常明智的判斷。到了美國后,他的孩子最多也才三到五個月,英語就“開竅”了。到了六歲前后,他的英語水平已經完全達到同齡美國孩子的要求了。
??????? 在美國,生活著相當數量的英語水平實在有限的華人,他們在實際語境里還學不好英語。學習者對目標語言和目標文化認可程度的高低會影響語言習得進程,越認可、越親近、越接受目標文化的語言學習效果才會越好,這種親近和接受會悄悄地消除學習者潛意識里的一些語言學習障礙,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接近和吸收目的語言。
??????? 不說跟“泡”在英語環境里的華人相比,就是跟作者孩子的漢語環境相比,在國內幼齡開始英語學習的孩子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能接觸到英語的時間和數量、涉及英語文化的深度和層次,都遠遠不及作者孩子的孤島語境,畢竟在他的孤島里,在柴米油鹽層次的漢語還是在承載實際交際意義的。脫離了語境的語言發展是逆水行舟,非常吃力的。
我的體會:
??????? 1、作者用自己孩子的例子來講,不是一個普遍的情況。畢竟,絕大多數的中國孩子不是在美國出生的、也不會去美國長期生活的。所以,讓絕大多數家長像作者這般淡定,很難做到。
??????? 2、既然語境這么重要,家長都想盡可能在這方面為孩子做點兒什么。作者接下來要分析幾個在國內為孩子營造的“小語境”,看看它們怎樣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效率。
??????? 3、至于作者提出的對目標語言和目標文化的認可程度高低會影響語言習得進程,我有真切的感受。我去過德國和美國。在美國時,我對美國和美國文化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盡管在美國生活了將近一年,我的英語水平還是跟在國內時差不多。但是在德國時,我對歐洲文化很感興趣,想跟德國人交流,所以,盡管我是二十多歲才學的德語,德語還是第二外語,我的德語學習明顯比英語進步多了。語境只是身邊的語言使用環境,一個人可以置身其中而充耳不聞。交際才是促進語言習得的重要因素。
摘自《別說你懂,英語啟蒙》第五章第一節、第二節
整理: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