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讀算不算閱讀?算,當然算,必須算。
誰都沒有說過只有看紙質的書才算閱讀。
閱讀的材料也從來沒有被局限為書。
遠古時期,能夠閱讀的只有部落的領袖或者是巫師等,他們可以觀看山洞里的壁畫,那是先人留下來的痕跡,他們通過分析解讀這些抽象的圖案來提高自己的認知,表現為獲得了與神靈溝通的能力,從而引導大眾做出適當的行為。
后來,中國的故事說倉頡發明了文字,老外肯定也有類似的傳說,從此一些帝王或者有錢人可以通過閱讀在獸皮、竹簡上刻劃的文字,學習前人留下來的治國理財的各種手段,體現并強化其階級優越性。
再后來,隨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和紙的出現,普通人開始能夠接觸到很多的書,我們可以學習各種知識,無論是西方現代科學的發展,還是中國的詩詞歌賦的發展。
再后來,人們發明了對聲音和影像的記錄工具,我們又可以聽評書,看電影,看紀錄片,看動畫片,這種新的技術手段改變了人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手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越來越發達,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電子化的閱讀材料,不僅僅是電子書,還有各種全新的模式,包括新聞網站、維基百科、問答類分享類網站等,尤其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人們擁有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手段和閱讀材料。
因此,隨著年代和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我們的閱讀也經歷了從原始的壁畫,到文字,到紙質書到電子材料的不停的演變過程,人們能夠學到的東西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這是何等的幸福!
老子當年就是憑借做了圖書館管理員,才有機會閱讀到大量的書,才能夠寫出《道德經》這樣的不朽作品,至今無人能夠真正超越。這既是我們的幸運,也是后人的悲哀!我們手里掌握了比老子更多的材料,我們本應該做出比他更精深的見解……
所以,方法不重要,手段也不重要,只要閱讀起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