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三開始,每天都在外面,不是見客戶就是見好姐妹就是對接資源。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工廠現在不忙,想要新增一些客戶,多接一些訂單。
整個至9月份到10月上旬,工廠都是繁忙的,24小時兩班倒,那時我最主要的時間和精力就用來陪伴我最大的客戶,楊姐和他的團隊了,另外解決機器的各種小毛病。
所以在這樣的一段時間里,我幾乎斷了與其他客戶的聯系和對接,我沒有太多時間去見客戶,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沒有太多時間走出去。每天在工廠,圍繞人、機、料、法、環以及訂單的交期學習和做努力。
直到10月中下旬開始,楊姐家的訂單越來越少,客戶所有詢盤的訂單全部開始縮水時,才突然警覺,整個市場都淡下來了。
再去總結自己的客戶群體的時候發現,除了楊姐這么一個大客戶,我其他所有的客戶基本上是停滯狀態,亦或者打樣階段,都還沒有達到一個正常對接的狀態。
而一旦楊姐家的訂單開始少了之后,工廠明顯就訂單不足了。最開始是兩班開不滿,到最后只開一個白班了。
所以10月下旬開始,人就處于一種特別焦慮的狀態了。
每天來到工廠面對一家人,看到寥寥無幾的訂單,千頭萬緒就涌上來了………
茶不思、飯不想、夜不能寐的這種狀態就開始不斷的體現出來了。就開始想要去將從前跟進到一半的客戶重新追回,并且很快速的希望他們能下單。
但我們都知道,一個初創型的企業工廠,沒有全面的設備,沒有可以去拿來背書的產品,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只能說在報價方面,服務方面做得更加的凸顯,如果不是非常信任自己的人,哪會輕易拿自己的訂單去做試驗?
雖然我知道我可以在交期、品質、價格方面都可以做到有保證,但如果僅僅只是通過微信和電話的聯絡,那永遠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就開始了一一登門拜訪的所有行程。
一走出去,不管是去到哪一家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征:痛苦的人不止我一個!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確實有一少部分人可以活得很好,但絕大部分的企業其實都是在煎熬和支撐著。
就像今天去到了云飛的公司,認識云飛大概有5年了吧,疫情過后,我們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今天一見,發現整個人都憔悴了不少,整個聊天的過程,云飛的眉頭都一直是皺著的。
作為還算走得比較近的朋友,是能明顯地感覺到他身上透露出來的焦慮不安和急躁的。
云飛對我說:“做政府補貼項目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去年開始起就感覺特別難做,我們這個項目周期長放款慢,回報率低。
特別是有一些客戶進行到一半,結果在這疫情當下沒能撐過來,所有前期的付出都化為泡沫,我們這一行都是先做事,拿到結果之后客戶再打款,所以去年到今年有很多客戶的賬,我都還沒有收回來!”
并且,項目它都是有周期和時間性的,所以一般都是一個人從頭服務到尾,那么我們的團隊人員都基本上是要穩定一點才行,哪怕公司不賺錢,也得把他們給養著。
就像現在團隊有20多個人,可是項目出結果的卻寥寥無幾,每個月人員的工資、水電、房租全部都要準時交,不吃不喝的開支都在20萬左右,所以我是真的很慌了,愁的現在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了……”
聽著他一番的訴說,我不禁回想起這些天的所作、所為、所見、所思、所想……
創業的人都是九死一生,當你走向成功了以后,當你能談笑風生的坐在茶桌前,談著你人生曾經的過往時,你曾經所有的酸甜苦辣,至暗的人生時刻,都將成為你最美麗和最打動人的故事。
但如果你在這個過程當中被打倒了,認慫了,只能將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也就只能成為你人生的事故了。
我想去年到今年,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在經歷這個過程吧。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從3月份確定開啟印刷業到4月份找廠房,5月份裝修搬廠,6月份安裝機器,7月份正式營業到現在,大半年過去了,財富沒有增長,反倒不斷的在支出。但人生經歷和閱歷是過往的幾十年都達不到的。
不管別人的人生故事,最終會不會成為世故,但我知道我的人生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