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喊我去木溝玩,我覺得奇怪。
我老家本就地處偏僻,青壯年和學生又都去了城市打工與學習,過去熱鬧的小街變得稀稀落落。
而木溝又在五里之外,屬于鄉(xiāng)村中的鄉(xiāng)村,常住人口不足百戶,我去年中秋回家四處徜徉的時候,擔憂這個村莊會消失。
侄女木溝被開發(fā)商修葺一新,外觀變了不少,這勾起了我的好奇。
信步走去,過去鳥不拉屎的地方,路旁停放一排一排的私家車 ,行人來來往往,興奮地交談著,操這本鄉(xiāng)和外地口音,趕集一樣熱鬧。
昔日破破舊舊的平房,在保持原有結構與框架不變的基礎上對外墻進行了整修,并增加了翹角與廊檐,看上去飛檐斗拱,頗具古色古香的風味。
原來一切朝著懷舊而去,怪不得行人絡繹不絕,對舊時光的追逐與懷想是現代人共通的情感。
不得不說投資人還是頗有眼光,因為要說懷舊,還真是選對了地方,因為木溝村基本著七八十年代住房的風貌。
壓榨式水井、捉長魚的嗄子、舂米面的石臼、腳踏踩板的木風車、供銷社的門牌、磚墻上油漆的宣傳標語……一件件工具,一幅幅圖畫,舊時光撲面而來,讓人一下子回到過去的日子。
我還在神思恍惚,走在前面的侄女突然轉回來跑到我跟前,啥話也不說,拽起胳膊就往前走。
“豆腐坊”三個字一下子鎖住了我的腳步。
大鐵鍋、石磨、晃濾布、壓水架……猶如他鄉(xiāng)遇故知,我激動得差點叫出聲,這些做豆腐的物件,我太熟悉了!
可以說,這些物件與我耳鬢廝磨,陪伴了我整整三年,然而,我當初是極度討厭它們,時刻想著砸了扔了它們。
從初一到初三,整整三年,我放學回到家,一句話不說,就得先推磨磨豆?jié){,這是做豆腐的第一道工序。
推石磨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不消多長時間,最多三五分鐘,我就渾身冒火,再過三五分鐘,滿頭大汗,而且氣喘吁吁,就像進行長途奔跑一樣。
除了磨豆?jié){,還有晃布過濾豆?jié){、鐵鍋燒豆?jié){、點鹵凝固豆?jié){,以及壓榨豆腐與卜頁,一筐豆腐做出來需要經過很多流程,至少連續(xù)操作四五個小時。
世上三樣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可想而知,磨豆腐是多么煎熬人,而我那會正值年少,做事缺少耐心與毅力,所以,每當我極度疲乏的時候,就會罵天罵地,并惡狠狠地發(fā)下弘誓大愿:今后就是窮死餓死,就是要飯,也不會再做豆腐。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如今再見石磨,內心涌動的是親切與溫馨,并且有流淚的沖動。
恍若與舊時光相見,如何叫人不激動?
這個世上,什么最珍貴?必然是一去不復返的時間。
其實,看到這些從時光走來的真真切切的物件,就如同看到了舊時光里的自己,恍若自己的童年與少年重現,還有比這更神奇的事情嗎?
回到舊時光,自己還是那個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還有比這更叫人流連忘返的時刻嗎?
行人來來回回,絡繹不絕,不過是為了在現實里過把回到舊時光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