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告訴你,9班孩子那些神名字是我取的。噓!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明確規定,不能給學生取外號。是的,給學生取外號實在太不好了,不尊重人嘛,是不是?誰給學生取外號了?過來,嚴肅批評。
什么?我?我又不是中學生。《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又管不了我,哼!
而且,我又沒有取外號。我取得叫“愛稱”!當然,你非要說是“昵稱”也行,你說了算。但是,堅決不是外號,絕對不是外號,肯定不是外號。
從取名風格來看,我們班的家長取名特色很鮮明。有些看重方位,東南西北天上地下;有些在乎大小;有些在乎天氣,下雨天晴還是下雪;有些喜歡金銀珠玉銅鐵錫;還有各種顏色;最有意思的是帶了序號。比如,一。估計直接寫“一”不太好意思,就用“依”,“奕”,“議”來取代。我猜他們的父母來自多子女家庭,用序號代表了美好而善良的愿望。二、三、四、五、六、七也可以按順序排列下去。五朵金花,七仙女下凡,葫蘆七兄弟,真美好。可是,有個政策叫計劃生育,于是,這也只能飯后議一議就算了。
這些寶貝們,初一入學時經常率性而為。
紀律?等等,什么叫紀律?講廢話?沒有,絕對沒有,廢話都是別人在講。他們講的,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理直氣壯,非說不可。
尤其那個名字叫“議”的。天啊,哪有用言字旁給學生取名字的啊!那根本不是話多,那是直接指揮安排老師啊!“老師,我跟你說,你要……多,瑞,米,發,索……”年輕老師些經常被她說得一個頭兩個大,她的道理歪理一大堆,稍不留神還說不過她。初一時校長親自上我們班思想品德課,她居然經常敢連校長一起安排了。校長非常委屈地公開說“初一9班的娃兒欺負我。”
你肯定不信了。敢惹校長,夸張了吧?照道理……等等,“趙道理”幾班的?我們班有姓趙的,沒有“趙道理”,不信你查花名冊。真的,他們只負責“造”,不負責“道理”。
教室就像煮開的稀飯,到處都在跳。任課老師苦不堪言。上課時老師隨意的一句中國話,都能被他們傳球接力帶到美國送去外星球,然后在茫茫宇宙中上下求索。
再不出手,天花板說不定要被捅個窟窿。這可是一樓啊!
批評教育?這個我不擅長。而且,每個科任老師都盡力去做了——基本沒用。
放學留堂?——他們正好不想很早回家,回家又不好耍。回家晚了,正好理直氣壯地不做家庭作業。
但是,不論有多難,有一點我依然深信不疑——那就是每個孩子都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成長,是每個人內在的需要。
我怎么做的?改名字啊!
比如,“議丹”改“二丹”。
議丹又能干,又聰明,又有主見,手又巧,學習也認真主動,事事不在人下。教室布置,辦黑板報,制作展板,樣樣頂尖。這樣的議丹實在討人喜歡。
那那個上課說廢話,有事沒事安排老師,自以為是的是誰?不是她!是二丹。
于是,我說,那個表現不好的,一定不是你本人,是另外一個人。我大聲喊,嚇走二丹,就只剩下優秀的議丹了。
是的,我基本不會點名批評我的學生。我給我的學生們說,你們一個一個都是我手心手背的寶。我都喜歡。你們一個比一個優秀,每一個都有很多優點。我會在各種公開私下場合當面背后地說他們的優點。而且,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是,9班的口號就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至于沒做好的,一定不是我的學生本人。是一個和他們的名字字音字義相反相似的人,或者,序號往后延的一個人。比如大淞,比如西林,比如俊東,比如海二,比如三蕊(她有弟弟,就不排第二了)
這些神奇的名字,帶來的是滿教室歡樂的笑聲。
而且,我只叫名字,名字后面沒有內容。
假裝聽不見?那行,繼續換名字。從二丹,三丹,四丹,五丹;海二、海三、海四、海五。從俊東、俊南、俊北、俊中、俊天上,俊地下。
叫這些名字的時候,滿教室經常笑得喘不過氣來。因為我叫的時候都是笑的。聲音都是夸張有力的。所以,這個,堅決不是外號,絕對不是外號,肯定不是外號。如果不算“愛稱”,至少都是“笑稱”。當然,你非要說是“昵稱”也行,因為,我叫的時候,聲音也是親昵的。
可是,沒叫幾次,這些名字就沒有了。
他們不給我機會叫這些那么好聽那么有意思的名字了。
——教室安靜下來了,學生行為規范大大改觀。
老師們給我說“9班的孩子越來越乖了!”
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叫過這些神奇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