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竹教與清大并校事宜的推進,這個話題也逐漸爬進我們的談資。并校應該不是一件“小事”,我們每周都可以收到關于并校的郵件,校園也零星可以看到關于并校的橫幅,學校官網中“學術單位”也額外增加了竹教的選項,但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圖書館前反對并校的絕食活動。
清大常常自詡在小規模的學校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由此也可見清大的瓶頸在于規模小。規模小是一回事,多元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個屬于交叉學科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強化理工,我們還要文理工農醫融合才好,這樣我們才更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我是贊成并校的,并校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而是多元。
我按捺不住想要了解那些反對并校的原因,于是我嘗試采訪了持反對意見的同學。
有的人說,并進來的學生,搶占了我們的校園資源。
有的人說,校長暗箱操作,他是既得利益者。
還有的人說,沒有并校的法規,應該先立法,而后按照法規進行并校。
在我看來,這些要么是些邊邊角角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一些后續的方式解決;要么是硬拗的說辭,為了反對而反對罷了。
我奇怪的是,有一個狹隘的理由并沒有人跟我提起,即是清大和竹教之間的聲譽及學術相差甚遠,并校對于清大學子,教師應有不甘。如果這個狹隘的理由是大部分人心底難以說出口的話的話,那么我覺得作為清華人的你應該好好反省的不是并校,而是自己。清華大學,是國之重器。政府和人民花那么多的心血和財力來培養一個清華人,是希望清華人為社會有所作為,而不是一份簡單完成一份工作而已。這樣寄予厚望的你,應該有更大的胸襟與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