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1901班級教師群里看到物理老師發的一個視頻,拍的是班上一位同學,其他學生都在寫作業,唯有他似乎犯多動癥,前后左右招惹別人。物理老師忍無可忍舉起手機給他拍下來了,說發現拍視頻的時候安靜了幾秒鐘。
我太了解物理老師的崩潰,因為這孩子我也教,每天上課都在睡覺,不睡的時候就找別人說話,完全無視老師的存在,對老師的批評也是充耳不聞。他的生活基本就是吃飯睡覺 外加搗亂。久而久之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希望他上課睡覺,省得擾亂課堂紀律。
看到一個初三的孩子還這樣,我有些心急,既然來了,就想他盡可能的學點。上周上課時我幾乎是站在他旁邊上課的,見他睡覺就敲醒他,記得有一堂課我多次不厭其煩的叫醒他,估計他煩死了,最后一次喊醒他時,他瞪瞪我沒說話,但也沒說什么。我當時有一種感動,這孩子居然沒跟我對著干!僅瞪了我一眼,后也沒再睡覺了。第二天上課時還在語文記上我上課的筆記了,語文作業——學寫詩歌,也做了,交上來啦。感動得恨不得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立馬想到王君老師說的一句話:沒有一個孩子不柔軟,只要我們做對了。好得意自己做對了。可是這周一回來就又打入原形,雖然睡覺少了些,但是找別人講話卻多了。今天物理課上就是常態。
曾以為自己的熱情會慢慢喚醒那一顆沉睡的心靈,激活他早已麻痹的神經細胞,讓他們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自覺坐好了,學起來。
但是真的好難!常為自己的力不從心感到愧疚,因為自己的匱乏而無能為力。這孩子沒成績并不是因為智力問題,相反,他的智力是非常好的。
張文質老師說:教育,需要考慮受教者的“成長情境”。孩子的父母經營一家商店,疏于對孩子的管教,但對孩子要求特別嚴,也就是簡單粗暴。孩子的表現完全是一種叛逆,而并不是要活出所謂自己的精彩。對這樣的孩子常常有一種無力感。
“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
我能找到這個地方嗎?在困難中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