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說中國教育很難培養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為什么有人說中國教育很難培養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我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教育的最大誤區之一是本末倒置,教育的目的是政治服務。因而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從小學、中學、高中以及大學,政治課是必修課,甚至也是考研的必考科目。

第二,中國教育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學生們整天做著大量的作業和練習,背誦著枯燥無味的知識,“灌輸教育”泯滅了學生個人的愛好興趣,使學生變成知識的儲存器,和考試的奴隸。

第三,由于國家建設的需要,我國長期以來重視工程學科的發展,基礎科學發展相對緩慢,而諾貝爾獎主要是針對的是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

第四,支持科研人員的科研經費的投放,缺乏激勵創新的機制。一個科研人員的科研經費,要層層審批,并且要在預定時間匯報研究成果,導致一些科研人員總是急功近利,愿意做一些快平快的項目,而不愿去做需要長時間和大量資金的國際前沿課題。這也是一些科研人員出國“深造”的原因,因為西方國家的科研經費是由大企業提供或者大富豪贊助的,充足的科研經費和先進科研設備,使科研人員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自然就容易產生一流的科學家。

第五,一切向錢看,個人價值與金錢劃等號,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使中國社會,缺乏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創造性勞動的社會氛圍。

正是因為以上幾個原因,使中國教育很難培養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