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上了開車路上聽書,1-2周的時間就可以聽完一本中長篇,很是不錯。已經陸續聽完了張愛玲的《小艾》,蒙曼的《武則天》等好幾本書,目前正在聽的是嚴歌苓的《芳華》。
漸漸的,還真發現,聽書跟看書之間的三個大不同。
1、聽書是“伴隨性行為”。簡單說就是一邊開車一邊干,不用專門抽出一個時間來。
現代人的時間極為可貴,常常會懷疑“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晚上8-12點這段時間嗎?”刷刷手機,時間就飛速地溜走了。(別批判自己,經科學家驗證,刷手機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放松行為。)那么,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專門用來讀書真的很難,而且誰又知道要讀的這一本書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另一種浪費時間呢?
這時,聽書就有其大作用了。要知道開車的時候只能目視前方,其他啥也干不了,本來就屬于一段“垃圾時間”,而這個時間竟然可以用來吸取知識!豈不是變廢為寶,大大地增值!(更別說還能治療堵車的焦躁)
2、聽書更有耐心,因此更能充分讀完整一本書的美。
這個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聽書聽的時候呢,是一個字一個詞蹦出來的,必須聽完上一個詞才有下一個詞,而看書呢,是一目十行的,一段一段,甚至一頁一頁的看的,所以才會有一個實驗得出結論,顛倒一段話里的字的順序,但是看得人完全感覺不到有什么不對。尤其有些段落描述,作者是豐富而細膩地推進,但是看的時候大致了解了一下劇情,就“嘩”一下就翻過去了,完全沒有充分領略到其中的美。就像飲酒,聽書是細膩地、慢慢地品,看書呢,就是大口大口的喝了。
3、看書更有代入感,更能感受到作品的情緒。
這一點也是近期漸漸感受到的。聽書,就像聽課,是被告知一個故事,而且加上說書人的語言風格,因此故事就更容易被具象化了。而看書,是自我提取文字,文字是鉛字,沒有表情的,是憑看書的人自己去想象畫面,自己去編織一個理解。因此,更能有代入感。而且同樣因為前面的原因,看書是一目十行,一目十行的同時,是用自己的理解去提取文字。所以才會說,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呢,聽書和看書還是大不同的。
愿你能領略到聽書的美,也能領略到看書的美。
另外,多說一句,讀書不是為了知道什么樣的故事前因后果,而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故事的過程收獲了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感悟。就像我們看《肖申克的救贖》,了解一個越獄的故事的梗概不是重點,而安迪和伙伴們坐在屋頂喝啤酒的那一刻,卻讓我們收獲很多。所以,聽書很好的,但是一定要聽完整版,“每天聽一本書”真心不敢認同。
鴨舌雖然吃起來麻煩,但是真的把肉剔下來給你吃,可大不同哦。
鴨舌雖然吃起來麻煩,但是真的把肉剔下來給你吃,可大不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