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長得白白胖胖,歡歡實實,就是不愛學習。課堂上,老師剛說完上句,他就接下句,還往往接不到點子上,接跑題了,引起全班哄堂大笑。這時侯,他就會莫名其妙地望著大家,然后是一臉的自豪。
這個孩子的思維似乎永遠跟別的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而老師們,因為要照顧大多數,要考慮教學進度,沒時間等這只蝸牛慢慢爬上來再往前走,于是,這個孩子的成績,從一入學,就跟其他孩子不在一個層次上。
笨么?未必!音樂老師說,這孩子是班里唱歌時,把握調子最準的一個。不笨么?孩子媽媽說,每晚留的不多的幾道作業題,他都要做到十點,十一點,就這,還是在家長的威脅利誘下才能完成的。這個孩子,常常令我有一種挫敗感。我自恃有著多年教學經驗,面對他,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終于,家長無計可施,要求陪讀。她媽只在教室呆了半天,我就隱隱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一堂課,母子兩個一直在說個不停,完全無視教室里還有老師和其他同學。下課后,我問孩子媽媽在說什么,媽媽為難地說:急死人,孩子不聽課,她在給他講老師上課的內容。
我沒權力指責一個成年人,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
顯然,媽媽的做法,給了孩子一個暗示,課堂不過如此,只要我想說我就說。不聽課也沒關系,反正我媽媽還會講。
不用問,在其他事情上,孩子也不會顧忌其他人的感受,只憑自己的好惡做事情。因為既使做錯了,闖了禍,也有家長負責擦屁股,既使半途而費,也有家長幫忙收拾殘局。還用他思前想后,圓滿周到干什么?
科學家說,孩子的智商值在100~115屬于正常智商,智商超過130的孩子屬于智力超常,達到160的是天才,低于90的是弱智的孩子。研究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智商低于90高于130的學生,僅占所有學生的2%。
換句話說,在一個50人的班里,很難找到一個智力超常的孩子,也很找到一個弱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在那98%里。
再來看智商對學習成績影響:研究顯示小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為0.6~0.7;中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降為0.5。你們家孩子成績的好壞,只有百分之幾是影響來自智商,而那百分之九十幾則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我從一個一線教師的視角,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學習習慣,注意力和學習態度。
一、學習習慣
習慣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根本。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時的專注力、思考力和創造力。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學生,被父母包辦成了一個高智商,低能力的小孩兒,逐漸在錯位的愛中失去了自我,大事做不來,小事靠父母。同時眼里又沒有了其他人,想說就說,想玩就玩。在學校這個大環境里,逐漸成了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每個班都是一個大家庭,幾十個孩子有幾十個生活背景,每個孩子又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用幾十種不同的顏色,繪成一幅生動和諧的畫,靠的是畫師的智慧。他要有調和各個色塊的能力,視其特點取長補短,使每個色塊都物盡所用。那一塊色彩太張揚或者太低調,都不能發揮它理想的作用。
培養習慣就像在學習調色彩,該濃的地方要濃一些,該淡的地方就必須要淡一點。糾偏改錯,讓每個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應該摒棄的摒棄,應該發揚的發揚,從瑣事上懂得自律,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陽光小孩兒。
二、注意力
學生的注意力說到底是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能夠管住自己的孩子,做起事來往往有明確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排除干擾努力去做。具體到課堂上,就是聽課認真,做作業仔細。就是能跟著老師的思路,有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能做到舉一反三,那狀態就更好了。
注意力是需要培養的。要做到上課期間不走神,動如脫兔,靜如處子,需要家長和老師多方面的訓導。我認為最有效的訓導方法是讀書,小孩子往住對不太熟悉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他接觸的東西多了,視野寬了,自然容易對更多的東西著迷,懂的東西越多,就越著迷。孩子們喜歡做,也就更容易做好。
三、學習態度
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責任感。要讓孩子喜歡讀書,家長首先要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如果家長在看電視,在打麻將,而把孩子關在屋里做作業,他肯定會覺得不公平,不能集中注意力,要么拖沓,要么應付。如果家長經常爆粗口,又如何培養孩子懂禮貌,文靜儒雅的性格?
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家長的處事態度是一致的,孩子往往是家長的翻版,一味指責孩子不學習,不如行動起來,和孩子一起做個高素質的現代人。
培養高素質的數碼小孩,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努力,需要全社會的寬容。最重要的,是需要孩子發自內心的,堅持不懈的,一如既往地努力去做,并且要努力做好。
所以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大程度取決于家長付出,收獲了多少,取決于你灑下了多少汗水。別再把孩子成績差,歸結為孩子笨,那是你逃避責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