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在親戚、老師、同事、上司的眼里,我是個乖乖女。長得乖、說話乖巧、做事也不乖張,用同事的話來形容“一個很討婆家喜歡的傳統女人”。
聽聞,身軀為之一震。
第一份工作時,上司總對我說“其實,你不用那么面面俱到也可以的”。
第二份工作--現在的工作,上司夸我“心很細,做事想的全面周到”。
(內心吐槽:你們兩個來打一架吧)
剛進入到現在的公司,對誰都是滿臉笑容。那種笑不是發自內心的,也許最開始確實是因為能進入名企挺開心的,但漸漸地笑容走了樣,變成了一種害羞的笑,一種試探的笑,一種卑微的笑。把任何人吩咐的任何事都當成大事,盡心盡力。結果呢,自己累(其實有時候反而倒添麻煩),別人似乎也沒那么在意那件事,也沒有因此把自己當回事。
后來,自己先受不了了 ,“去你大爺,愛誰誰。我就這么點死工資,成天還得巴著你們。”
從此之后踩著小高跟,昂首挺胸。有一陣用力過猛,見了誰都一副冷漠,愛搭不理,甚至有一小短時間,實在是劍走偏鋒,矛頭指向了上司(汗汗汗)。
與人交往好像一場商業交易,總期望投資能有回報。這種回報不只是指物質上的,也包括別人對自己的感激與贊揚。如果別人沒有回報自己或者沒能當下立即反饋于自己,我們就會感到有些失落,有些不開心,覺得付出沒得到回報。
可人生畢竟不是一場交換。我們內心渴求的滿足感、安全感也不來自于他人。
以前工作努力,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得到同事、上司的贊揚。被摸摸腦袋(臆想),夸一句“你真棒!”。可我已成年好多年,早已不是孩子,不應該也不能再期盼著要好好表現、然后等待著誰獎勵自己顆“糖果”。
現在工作是為了工作本身,想著怎樣能把這件事情做好,而工作出色完成本身便可以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心有余、力也足時盡力去幫助別人,那也是種能力的延伸。
人生是一場在提高自己、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展現自己潛能、實現夢想的旅程。
所以 專注于事情、專注于自己,不必討好別人,也不需要問別人,你的心知道你在走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