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需求,被認為是人類的本能。
? ? ? 需求的研究理論,被銷售人選作銷售研究體系的根本依據。但是我們提到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被認為是經典的需求理論,卻存在很多尷尬。這種尷尬在學術屆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但凡能夠稱得上是教授的,都不講《銷售》,而是講《市場營銷》,因為講不好銷售的需求理論,容易被“馬斯洛的尷尬”繞糊涂了。而講《市場營銷》就可以在6P上下功夫了。
? ? ? 那么《銷售學》的體系內,需求是什么呢?我們對需求的認知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 ? ? 《銷售學》的體系內,認為:需求是“具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所意識到的幸福感的差距!”
? ? ? 這種認知,由于語言表達的原因、文化背景的原因、個人理解的角度差異,會造成一定的偏差,需要作一點補充的說明:
? ? ? 幸福感的源頭:最初,將幸福感的差距定義為需求的源頭,是來源于我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的確很多人只知道亞當斯密寫了《國富論》,而且他很著名的一句話,“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曾經被我國的改革過程中廣泛使用。但是亞當斯密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反復改版了另外一本書——《道德情操論》。
? ? ? 在人類的思想體系中,有兩個思想體系被認為是人類難以逾越的鴻溝,分別是:來源與歸宿。在這兩個體系的任何突破,都將會對人類的價值體系產生深遠影響。來源體系主要思考的問題是:人從哪里來?為什么要來?有什么使命?……。歸宿體系主要思考的問題是:人到哪里去?這一輩子為了啥?死亡是新的開始么?……。是不是每個問題都很“燒腦”!
? ? ? 《道德情操論》誕生的時代,是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時代,全球殖民地搜刮的財富,匯集在英國本土那么小的島上,這種匯集經歷了二百年,可想而之當時英國人的生活,也可想而知地誕生了——亞當斯密——這個不識人間煙火的中產階級自省者。
? ? ? 《道德情操論》我之所以很尊重它,是因為這本書中,有“人性本論”的闡述。這個在中國的周禮中,也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討論。
? ? ? 《道德情操論》在“人性本論”中,提出:人有對同類,與生具來的“同情心”;這個“同情心”在亞當斯密一生的總結之后,終于發展成了具有“心理學認知理論鼻祖”意義的同情心。
? ? ? 同情心是指:一個思維正常的人,能夠理解所聽到、所看到、所想到的情景的能力。這個世界上,對同情心運用能力最好的人,是那些大作家、大導演。大導演,了了幾個鏡頭,就能讓你感受到電影的故事背景。一個大作家,了了幾個字,就能讓你置身其中,我用的最多的例子是“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讀完這一圈,感覺鼻子里有一股暗暗的清香。
? ? ? 我目前還不能解釋幸福感的源頭,雖然我學過醫學,但是人類對“認知”的研究還遠遠不能解釋“記憶、聯想的結構”,我們在后面在討論銷售的“認知”理論基礎的時候,還會進一步討論。
? ? ? 不再用這些枯燥的詞語來解釋“幸福感的差距”了,我借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有一部電影叫《求求你表揚我》,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在時代的喧囂下顯得很樸素,但是就是這么一個樸素的電影卻有對人的內心的探討,各位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看,抽出一點時間與自己的內心作一番對話。
? ? ? 故事是這樣的:范瑋是一名餛飩攤的攤主,為了生計,在胡同口擺攤,為了生活能夠改善,早出晚歸。即便是黑月的雨夜,也不放棄。這天胡同口的燈壞了,一名女大學生在胡同里被流氓猥褻,范瑋義無反顧沖上去揍跑了流氓。從此范瑋的內心不再平靜,尤其是他看到當地晚報上王志文記者寫那些表揚先進事跡的報道,感覺到自己也應該被表揚。
? ? ? 所以,他找到了記者。王志文面對這么一個打上門要求表揚的人,十分不理解“不要說,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即便是真的,我表揚你了,你能怎樣?!”
? ? ? “你表揚我,我會幸福……”
? ? ? “你打住,你……,我,我一個堂堂大記者、高學歷、高身份、開小汽車上下班,你,你看看你,騎著一個二八自行車,上上下下都是銹。再說了,我表揚你了,你幸福了,你懂什么叫幸福么?”
? ? ? “我懂!!!”
? ? ? “你……,你懂!好,那你說說,什么叫幸福!”
? ? ? “幸福,幸福,幸福就是,我想上茅坑,廁所里就一個坑,你蹲著,你就比我幸福!”
? ? ? 王志文真的捂不住嘴地笑噴了,笑噴到了廁所里!
? ? ? 當我們把需求定義為:“具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所意識到的幸福感的差距!”可以獲得哪些基礎科學的理論指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