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上帝的指示,否則當天使來敲門時,還以為是惡魔。
有一天,美國一家叫月亮湖的餐館一如既往,賓客盈滿。這里有一位出名的大廚亨利,做著可口的菜。就餐的顧客時不時能傳出“真是太好吃”的感嘆,可突然有一個異樣的咆哮聲:“喂,你是經理嗎?把你們的主廚叫出來?!?/p>
“你好先生,我是經理,請問有什么幫到你的?”
“有啊,把你們的主廚叫來?!?/p>
“您有什么是嗎?”
“別墨跡,叫來就是?!?/p>
不一會,亨利來到顧客跟前。
“你就是主廚?”
“是的先生,我就是,什么問題嗎?”
“你這薯條是怎么炸的,那么厚,一點都不脆?!?/p>
“先生,這是我們店里的特色菜,這樣的厚度,可以炸得外面酥脆,里面松軟,體驗到雙重口感?!?/p>
“我不想那么多,反正就是不好吃,再給我炸一份,否則我不給錢?!?/p>
亨利張嘴還想說點什么,被經理拉住了,“好的,馬上給您再炸一份。”
遇到不會吃的顧客,怎么跟他爭?他花錢來吃東西,又不是上香拜佛開示的,再炸一份就是。
亨利回到廚房吩咐再炸一份,看著徒弟切土豆,越想越氣,從來沒有人當著這么多顧客的面羞辱我,我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于是對徒弟說,“我來切”,然后一片一片切起來了。
“師傅,這一片片的這么薄怎么炸呀?”
“他不是要酥脆嘛,我就切得越薄越好,炸得死脆死脆的,看他有什么話說?!?/p>
不一會,炸好的“薯條”上桌了,亨利等著看笑話,沒想到這顧客吃完,贊不絕口,對著亨利喊到:“太好吃了,你不愧是大廚,你真棒,大伙都過來嘗嘗!”
餐館的其他顧客被他這么一喊,都很好奇,紛紛過來嘗“薯條”,沒想到,吃過的顧客都認為不錯。從此,月亮灣餐館又多了一道美味的菜。
那一晚上就是現在風靡全球的薯片的誕生日,這一天就是1979年8月24日。
就像萬圣節討要糖果的小孩,他們打扮成魔鬼的樣子,其實里面是天使。
【分析寫作技巧】
1、開頭并沒有點明日期,在結尾才點名日期,“哦~原來是這樣”茅塞頓開的感覺。
2、故事的結構:
開頭一片祥和——是人人點贊了大廚
沖突出現——顧客覺得你們薯條不好吃
主人公受挫——顧客當重修如主人公
主人公的努力——大薯片切的薄薄的
期待的結果——讓顧客蒙羞
轉彎——顧客意外覺得好吃
結局——贏得風靡全球的薯片
3、你們許多動作的描述,都用對白來替代,生動有畫面感,比如:“我來切”,主人公當時那種憤恨的情緒被對白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了。
4、最后,再一次提到天使和魔鬼,和首段相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