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從網絡熱貼到熱文再到熱門小視頻,各種諧音的粗口比比皆是,目前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
這種粗口的傳播速度超快,比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詞語反而具有更廣泛的傳播度。
受眾似乎對這樣的詞語格外的敏感和興奮,因為這樣的詞語比普通詞語更有力量的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有一種宣泄的快感。
可是我們都忘了一點,當整個社會充斥著大量這樣宣泄情緒的語言,釋放出的這些負能量,最終又流向何處,又該如何化解?
也許我們的世界就是這樣一點點變壞的。
02
我曾見過生活中有這樣的父親。
在孩子面前,他可以用并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與家人交流,也許是使用普通話的熟練程度不高和思維方式需要思考一下,反而極少的爆粗口。
然而跟自己的朋友、同事在一起,大家使用著方言交流,往往是一句話就會帶幾個臟字,爆粗口就是一種大家心領神會彼此雀躍的交流方式。
好像不說這樣的話,就是不接地氣、遠離朋友和同事的節奏。
但只要自己的孩子爆出粗口時,父親馬上就會斥責孩子,讓孩子不準說出這樣的話。可是他忘記了自己在孩子面前,他與朋友交流時的那些語言早都被孩子入腦入心了。
而這種雙重標準的語言使用模式,讓孩子也會懵,為什么爸爸可以說不能讓我說?
可見,語言使用中標準一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03
細想一下,你會發現生活中一個有趣的現象。
但凡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粗口的使用頻率真的會比文化程度較高的人高很多。
其實語言本身的豐富性,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更豐富的選擇,而爆粗口這種行為,反而把豐富的語言意境和更多使用場景的可能性給關閉了。
尤其是中文表達,難點和最有趣味的就是類似于同音字和一些可以想象的美好意境。
長期處于爆粗口的環境,這種簡單粗暴的語言,會不知不覺降低我們思考的難度,阻擋學習更豐富語言的探索性,反正這個簡單的粗口已經充分表達了現在的心情和場景,那些書面語,還是留給教科書和文學書吧!
這其實是一個拉低我們智商和心智的過程。
越長大,智商越低,這種使用簡單粗暴語言的方式,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會讓人類語言的豐富性逐漸被機器代替,逐漸失去了思維和心智的優勢的人們,在這場復雜的戰役中,會不知不覺喪失我們最大的優勢——決策力。
04
我曾在學習英語口語的課上,學習過英文臟話的專題。老師反復強調,這個專題的學習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和了解哪些是英文臟話,能聽懂對方的臟話而已。
結果這些詞語和表達和我以前理解的英文臟話完全不同,這些粗口詞語都明顯的帶有書面語的特征。如果不學習,我想除了那幾個常見的簡單的詞匯外,我們可能并不會了解罵人的真正藝術。
而現在世風日下,在粗口頻發的時代,我們已經忽略了很多可以有豐富想象空間的詞語。比如說過年一起吃飯,除了和自己的家人吃團年飯外,至少在四川,我很喜歡一個比較詩意的表達——把過年期間和家人、親戚、朋友一起吃飯表達為“團年”,表達一起吃飯時并互贈新年禮物時的美好。
可是我的外省朋友們,卻弄不明白這個詞語的含義,經我解釋后,他們恍然大悟:“那就是一起吃了個飯唄。”
一起笑過后,我突然又想到現在很多訂餐優惠的網絡平臺,大家只覺得這些平臺流量大,團購價更實惠,卻忘記這是因為互聯網的共享經濟模式,給了大家線下一起團聚時更低的價格、更多的機會,在這里“團”結合不同的語境就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可是如今粗口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溝通的方式也越來越簡單直白,已經很難有時間去細細體會這些詞語豐富的意境了。
05
還有一種非常值得警惕的爆粗口行為。
一些社會精英人士,為了更好地迎合普通受眾的口味,不惜放下身段,用各種帶有普通受眾習慣使用的粗口大寫一種宣泄和煽動性文章,達到與讀者的情緒共鳴、高潮迭起。
對他們來講,這不過是獲得大量的關注,在這種粉絲經濟中瘋狂吸金而已。
但其實已經有些沒有下限了。說實話,寫文章和看文章的一類人,都是在一種臆想中自我膨脹,某種感覺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先生,最終又能留下什么有價值的內容呢?
最可怕的是,鼓勵大家在粗口中嗨起來,只會無端助長大家的戾氣。一言不合就開罵,爆了粗口就開打,可是萬一一不小心下了重手出了人命,就可能會把自己的生活軌跡徹底改變,不但自己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還會在經濟上把自己的家人拖垮,陷入義務為對方家庭一輩子打工的窘境。
這離和諧社會越走越遠,世界就是這樣一點點變壞的。
06
長期爆粗口的人群,就是在攪混整個社會風氣,拉低大腦接收復雜思維和語言意境的難度,簡單粗暴中讓更多的人慢慢變傻。
但其實,能克制自己不爆粗口的人,才是擁有更強大自制力和自控力的人,一個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不會因為沖動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在大多數人爆粗口抱成團一起取暖時,那些少數不爆粗口的人,也一直堅持去探尋語言本身更深層次和更豐富的表達。
長此以往,爆粗口下的習慣性痛快表達形成的簡單思維,與那些堅持探尋并擁有更豐富語言的思維方式又有什么競爭力?
如果不想被拉低智商,不想在變傻中長大變老,不想成為一個失去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人,從現在開始,忘記那些粗口的痛快表達吧!
嘗試著用更豐富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吧!
爆粗口的習慣者,真的只是在變傻中自嗨的自我膨脹而已。
閱讀完喜歡請點個贊,如果能選關注,必是真愛啊!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