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花錢(第二次分享)
上周提及過要找個合適的鍥機給可可應用零花錢。剛好今晚放學時,路過爸爸公司,可可問我:“媽媽,爸爸在哪?”我反問:“這個時間段,爸爸應該在哪兒?”可答:“爸爸在公司上班”我:“是的,爸爸在公司上班,你知道上班是為了什么呢?”可答:“爸爸上班賺錢給媽媽,媽媽可以買機票帶我去玩。”我笑著說:“是的,爸爸賺錢給媽媽買機票再帶你去旅游。”可說:“那我也要上班。”我好奇極了,于是問他:“喔,你也要上班呀,那什么原因導致你想去上班?”可:“因為我要買好多好多餅干,給媽媽吃、爸爸吃、婆婆吃、公公吃、舅舅吃……(此處把所有家庭成員包括剛出生的小寶寶說了一次)我要去上班啦!”我復述一次:“原來你是為了買餅干給大家吃,你是知道上班是能裝錢,有錢才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所以才要去上班的。”答:“是的,媽媽,我要買好多好多東西!”通過這樣的對話,我挺意外的,看來我需要的鍥機不需要等,我更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給他慢慢輸入錢幣是什么,讓他對錢幣逐步加深認知才對。游戲過程中可以多加入買賣游戲讓他對加強各種紙幣金額的熟悉度,(下圖是之前跟他玩的,我做賣家,他做買家。賣光公仔之后角色換過來)
再在每個月的課余班活動交費我也基本把現金讓他轉一手給老師,停車交費也通通讓他代勞,所以他對5塊紙幣非常熟悉!哈哈哈哈~我心中有個構思是準備用奶粉罐跟他一起動手做個存錢箱,他參與制作的話我想會更有成就感滴!!這樣就可以慢慢通過固定或者特殊節日給他增加零花錢,也可以慢慢引導他如何使用零花錢了!這是一項大“工程”實施過后我會進行第三次分享的!
二、改正前先連接(關注他當下那刻的情緒而不是事情)
周一可可課余活動是樂高積木,他拼的蝴蝶確實很漂亮,造型也很對稱,老師也夸他
這里我需反省的是他在下課老師在跟我們家長分享孩子們課上是如何構思、在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等情況,而我剛好在通話中~我家可可看到我后發現我并沒有和他有眼神的交流,馬上把擺放整齊的樂高積木箱全倒地上~積木撒開一片——這個可以參考錯誤目的表四大類來劃分就知道孩子所做出這個行為目的是為了什么!我立馬意識到他是為了吸引我的關注。我抱著他輕生問他:“你把玩具倒一地,你知道TT老師會有什么感覺嗎?”他說:“不開心”我:“是的,老師會不開心,而且我覺得玩具也會難過,他們剛陪你一起玩,現在被倒地上,我想它們一定會認為你不喜歡它們。”可:“喜歡,我喜歡它們!”我:“那你現在應該怎么解決?”可:“揀起來”但是說完他并沒有行動。我再次抱著他輕生說:“媽媽知道你把玩具倒地上是為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我猜得沒錯吧?”可點頭并答:“是的”我繼續說:“媽媽剛電話來了,比較重要所以沒及時回應你,對不起!下次你需要媽媽注意到你,請你告訴我,我一定把手機收起來的”我指著一地的積木繼續說:“來,我們比賽,看看誰能更塊地把積木放回箱子里”于是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大部分他揀的,嘻嘻~
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話,首先我們得讓孩子感受到愛,我們關注的是他、重視地也是他而不是那件事!即使那件事看起來讓人感覺并不那么地愉快,但是只要跟孩子在情感上連接好,再把錯誤糾正,這樣事情就會出乎意料地順利解決!大家不妨試試!期待大家實踐過后與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