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學過做飯的。以前上初中的時候,爸媽工作比較忙。爸爸下午上班比較早,中午吃完午飯還要睡一會兒,所以最好十二點一到家就能吃上午飯。
可是媽媽中午有時候回來得也比較晚,來不及做飯怎么辦呢?媽媽就教我做飯,這樣的話,我可以在中午提前把飯做好,或者做個七八分熟,爸爸媽媽回來之后收個尾就行了。
于是,我在那個時候學了一點做飯的方法和技巧。“大菜”我不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常菜還是可以做得來的,比如炒土豆,番茄炒蛋什么的。
當然了,媽媽為了減輕我做飯的難度,一些比較復雜的菜,她會在上午上班之前,把原材料準備好。我只需要下鍋炒一炒煮一煮,再加點調料。媽媽還會反復叮囑我操作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生怕我一不小心會忘記。
這也導致我只學會了一點點皮毛。
我能夠炒菜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周一到周五我要上課,中午回家也比較晚,因此,幫媽媽做飯基本上就只能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進行。
因為炒菜什么的也不是很花時間,所以我當時主要的工作還是蒸米飯、煮面條,或者熱一下饅頭,總體來說都是比較簡單但是又比較耗時間的活——有時候直接把水燒開等媽媽回來就可以了。
現在想想,其實關于做飯,最關鍵的內容我并沒有掌握,那就是把握用量和火候。
不過,我對做飯一直很有興趣和熱情。從買菜、洗菜、切菜、炒菜……我基本上都干過,但是干得不多。有時候媽媽自己做飯的時候,我也會在旁邊打打下手。
有人說,喜歡做飯的人最享受的,是創造的樂趣。我深以為然。
我不知道媽媽喜不喜歡做飯。我和弟弟上大學之前,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在家吃飯。媽媽做過無數頓飯。經常早晨要五點鐘起床,給全家人做早飯。過年過節親戚們來串門的時候,媽媽還要做一大桌子菜,款待所有的親朋好友。過年去舅舅家、大姨二姨家拜年,媽媽也經常提前過去,幫舅媽她們做飯。
在我眼里,媽媽總是對做飯樂此不疲。但是她從來沒有說過她喜歡做飯,我想,這也許已經成為了她的一種習慣吧。
不過媽媽做的飯真的是好吃。媽媽說她從小就會做飯。很小的時候,早晨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為了讓姥姥多睡一會兒,媽媽就自己一個人爬起來,給自己煮一碗稀飯,熱兩個饅頭,喝完吃完,就跑去上學了。那時候,她還沒有灶臺高,要踩著凳子才行。
現在姥姥家還有灶臺和地鍋,不過,估計已經不是媽媽小時候給自己做早飯的那個灶臺了吧。
我爸也非常熱衷于做飯。媽媽經常說,我爸做飯是跟她學的,跟她認識之前,我爸連和面都不會。每次她這么說,我爸都會笑笑。
講真,我爸做飯也是很不錯的。媽媽會做的,我爸基本上都會做,從蒸饅頭到搟面條,從燒小雞到包餃子,不但做得出來,而且味道也很棒。
不過爸爸做飯總是做得有點少,不像媽媽總會讓大家吃飽吃撐還常常吃不完。媽媽常常揪住這一點吐槽我爸,我爸就洋洋得意地說,他是要讓大家吃完這一次還想吃下一次~可能小米的“饑餓營銷”就是模仿我爸的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