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接納很重要,那么接納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
首先,接納不是忍受。
這里所說的接納,是孩子在對環境做出回應之前沒有預設。也就是說,我們將不去評價孩子在不同情境下出現的行為。這樣做的,孩子會感到安全。尤其在新的環境中,孩子第一次嘗試做出反應時,自己并不能確定這樣的行為是否合乎他人的準則。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可以不指責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有一些時間去看到自己的行為所引發的后續波動。
其次,接納不是不管。
接納意味著,我們試圖從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孩子做出某些行為時的原因。我們會從孩子的需求上去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而不是我們自己對事件的看法。
如果孩子的嘗試有利于自身發展,我們會鼓勵他。
如果孩子的嘗試顯得有害,我們也能立即制止,并與之分析原因。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會放下自己的執著,真正幫助孩子獲得自信。因為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都從最大的范圍里,接受一個孩子可能會出現的情形。孩子不會感到自己被標簽化,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