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豬》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現在市面上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繪本至少有十幾個以上的版本。根據作者不同,立意不同,導致故事的結局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一、小豬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
二、大野狼被燙傷后落荒而逃
三、大野狼死了
作為父母的你,如果有以上三本書擺在你面前,你會為孩子選哪一本?
順著松居直先生的思路,聽聽他的建議吧:
第一種,大野狼吃掉了小豬家庭里的大哥和二哥,卻讓弟弟與大野狼握手言和,這種大團圓結局,簡直就是看不起孩子的智商。根本不符合常理和邏輯,甚至對兒童來說是一種認知誤導。繪本不是賀歲片,大團圓結局對孩子來說未必都是好的。
第二種,為了不讓大野狼死掉的結局對于孩子來說過于殘忍,而設計一種折中的不咸不淡的成人式結局 - 讓大野狼在燙傷后落荒而逃。這個結局不但一點都不好笑,反而更讓大野狼落魄的令人可憐。平淡的結局對于孩子而言,完全沒有童趣可言。
第三種,我們都知道《三只小豬》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童話故事之一。Joseph Jacobs的《英國童話集》在英國童書中最具權威,同時收錄了故事《三只小豬》。Joseph Jacobs保留的結局不是第一種或第二種,而是第三種,也就是最后大野狼一命嗚呼。小豬提前準備好一大鍋熱水,當大野狼從煙囪滑下來時,直接掉進熱鍋里,小豬蓋上鍋你,把大野狼咕嘟咕嘟煮了,當晚飯吃掉。也就是說,大野狼不僅死了,還變成了小豬的大餐。幾乎每個大人和孩子,看到這個結局時都會開懷大笑,并沒有悲傷和厭惡的表情,可見大家認為這樣的結局并不殘酷,反而健康幽默。
在選書時,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們,過度保護只會是一種誤讀。成人眼中的“所謂殘酷”很可能是孩子眼中的幽默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