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出差比較多,穿梭于火車站和飛機場的次數比較多。忽然對這些站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站臺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地方,這里的人們帶著一份簡單的陪伴,一份對即將到達的新城市的期盼,一種依依不舍的牽絆,一個表達擔心和愛意的場所。
以往,都是匆匆到站點,只是往返于家和工作的城市之間,帶著對家里的思念和不舍,在站點消化著自己的情緒,也有外出旅游的時刻,只是更多的時候是在規劃即將開啟的旅程,關注著自己的線路。
這幾次的出差,沒有太多的情緒,所以更多時候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著身邊的一切人事物,在站臺里,走在擁擠的人流中,仿佛自己置身在外,看著年輕的爸爸抱著兒子,拉著女兒,年輕的媽媽拉著行李箱緊隨其后,聽著孩子跟爸爸的對話,爸爸認真回答的模樣,有種莫名的感動,也許此刻,他們眼里才只有彼此,而不是平時,在家里,爸爸拿著手機,漫不經心的回答孩子,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忙碌”,會無趣的走開。
看到中年的夫妻,提著大包小包,即將到站時,丈夫有條不紊的,把隨身帶的物品重新捆綁,重新整理,看的出來應該是經常坐車來回跑的人,雖說兩個人有6個包,其中3個還是用麻袋裝的,也不見有一絲的慌亂和匆忙。手提包被塞的滿滿的,拉鏈都拉不上,用繩子捆著,妻子手里還提著一兜螃蟹,應該是家住在海邊或者江邊,帶著行李和特產到上海找孩子,或者在這所城市里打工。車停了,要下站了,還在擔心他們怎么把東西運下車。
年輕的情侶,在站點擁抱,低頭說著話,男孩子溫柔的撫摸著女孩子的頭發,微笑著說著,女孩子開心的笑著,他們也許是要到另一個城市旅行,帶著簡單的行李,此刻的他們放下了彼此手中的手機,擁抱著,訴說著,仿佛感受到一陣濃濃的愛意慢慢的散開。
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麥當勞吃飯時,看到了一對父子,特別有意思,兒子有10歲左右的樣子,爸爸在像孩子似的抱怨兒子買的不是他愛吃的,兒子也不氣,也不鬧,反而在安慰著爸爸,“這次先吃吧,我問你吃什么,你說都可以,我覺得這個很好吃,就給你買了,下次再買你愛吃的”,兒子的一本正經,爸爸一副委屈模樣,在猜想,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媽媽在哪里,兒子的成熟與穩重是怎么養成的。
站點是一個很豐富的地方,這里有人生百態,你可以看到孩子的活潑天真,看到年輕人的潮氣蓬勃,看到中年人的成熟穩重,看到老年人的心平氣和。當然,還有為人父母的不易,老年人的步履蹣跚。
置身其中,仿佛在上演一個人生的話劇,從襁褓里的孩子,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眼睛所到之處,都可以找到版本,除了感受她們此刻的感受外,更多的是在思考,她們之中誰的生活模版是我想要的,誰的模版是不能接受的,看著他們的相處模式,聽著他們交流的話語,揣測此刻他們的感受,反思生活當中,自己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或者詢問時,怎樣的解答是最合適的,怎樣的行為是最合適的。
在忙碌的工作中,很少有時間去觀察周圍的人,站臺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在這里只能耐心的等待車的到來,不會有很多忙碌的事情,可以捧上一本書,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看著周圍的人們,觀看一部行走中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