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大家庭,父親是為基層農村工作付出一輩子的老黨員,母親則是一位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家庭婦女,陸續迎來了四位姑娘之后,終于盼來了我的出生,作為一脈單傳的獨子,我自出生一來,就被層層的蜜意包裹且滋養。
? 父親一輩子克己奉公,給我們樹立了生命的格局與社會擔當,母親的默默奉獻滋養了我們的堅韌;姐姐們相繼成家立業讓我們家庭開枝散葉,這個大家庭之所以根深葉茂,就是我們每一位都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密不可分。
一年一度的家庭大聯歡,更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彼此傾吐心聲,讓愛與幸福發酵發散,滋養著我們內心豐盈。
? 姑姑用一生的奉獻詮釋了姑母如娘,我們每一位都是她的孩子,小時候,她呵護我們點滴成長;到如今,我們報答她源遠流長。母親在80歲壽誕前查出乳腺癌,頑強的生命意志加上家人們的盡心料理,姑母不僅痊愈且返老還童,新長出來的頭發又黑又濃。姑母一生給我們付出,然而她時刻都在表達著對我們的感激。從姑母身上我們學到了無私地奉獻,同時也學到了時刻保持感恩之心才是越來越幸福的法寶。
? 在我們的記憶中,父親和姑母的姐弟之情保持的特別好,雖然有各自的家庭,可姐友弟恭的感情卻越來越濃。聯歡會上我們特邀姑母唱紅歌,父親總是隨聲附和,毫無違和感。這也是我們表姐妹兄弟親如一家的根源所在。同樣悌道傳承最好的還是我的大姐,身為家里的長女,他不僅傳承了父母身上的優點,而且也承擔起家道的傳承。大姐大姐夫為了照顧更多的弟弟妹妹,從安逸的寶鋼辭職創業,從事健康產業。這其中歷盡艱辛,他們卻把創業的艱辛留給了自己,卻把成功的成果分享給家人,先后把二姐、四姐、外甥女都帶動起來一起打拼,同時也帶領老家一大批青年人從農村走出來,讓數百個家庭走上了小康之路,這份大愛的傳承,就是家庭賦予的責任和擔當,祝福姐姐姐夫的事業幫助更多的家庭健康幸福!
?孝順的二姐夫二姐為了多陪陪年邁的母親,也開車帶著年逾八十的老母親做特邀嘉賓。最讓我感動的是,二姐夫放棄隨行旅游的機會,在山莊陪伴著腿腳不好的老母親,二姐夫動情地說,即使看著母體躺著休息,我也目不轉睛的看著母親,享受著陪伴的無言幸福。是夜,二姐夫執意陪自己的老母親抵足而眠,重溫母子親情。二姐夫的孝行深深地打動著我,讓我熱淚盈眶。我終于明白二姐他們的孩子為什么這么孝順懂事的原因啦,最好的教育就是潤無聲的身行。
? 孝能感動天,二姐夫和二姐的孝行也得到了上天的恩賜,一雙兒女十分優秀且孝順。女兒子涵也是第三代中的大姐,畢業后放棄了自己的專業,追隨父母和大姨在一起工作,我深深懂得她的選擇,她沒有考慮自己的得失和感受,而是愿意更多的陪伴父母,同時也希望能分擔大姨事業上的壓力。使命引發擔當,責任點燃動力,短短的一年,她已經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然而她卻沒有給自己減壓,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去提升超越。同樣兒子子豪也是生性善良孝順,從小就能理解父母親人。記得二姐出來上海創業,剛開始不穩定,就先把孩子留在老家的姑姑家,2000年暑假我帶外甥子豪上??锤改?,短暫的陪伴后我帶他返程回老家,在跟父母分開的剎那,三歲多的孩子有太多的不舍,然而他知道父母的無奈,在分開的剎那,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哭鬧不止,只是木訥的低頭不語,輕輕向父母揮手離別,在火車上他失去了往日的歡笑,一路沉默。晚上他與我睡一個鋪位,他躬身背對著我,從他偶爾抽動的身軀,我感覺到了他在流淚。這么小的孩子就能這兒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還怕父母和親人操心,掩藏起自己的眼淚。
? 博愛是從母親身上學到的品質,母親總告訴我們:自己過日子要儉省,待別人要豐盈。從小不管是做什么好吃,母親是先盛出幾碗,讓我們端給村子老遠的二奶奶家里,還有周圍的鄰居,然后才能自己吃。我從小老雖然不理解,看到親鄰們接到食物的欣喜和感激的表情,也覺得很幸福,于是也樂于幫母親送東西。母親的習慣一直保留在現在,幾年前從老家跟我們住在城市里,母親依然博愛的對待每一個人。我住了三年的鄰里之認識三五個,可是母親短短一個月整棟樓的鄰居就親如一家。我覺得母親很神奇,仔細觀察,每天早上她總是烙很多餅,挨家挨戶送,有的沒起床就拿袋子掛到門把手上。樓頂上父親種的小菜園成了樓棟的公共菜地,勤勞的父母又在幾公里的地方弄塊荒地開墾出來,耕種上應急的蔬菜,每次吃得沒有送的多。
?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次母親得知從照顧對面樓一對老夫婦的保姆那里得知,保姆有時要回家一周,為沒法照顧這對老夫婦為難。母親說你放心回家吧,我幫你照看幾天,每天早上做好早飯,母親先端給對面的老人。第四天送飯事又拿著飯菜回來了。我問她原因,母親淡然的說,我去敲門的時候聽到有聲音傳出:這么早敲什么門啊。母親說聽到有聲音證明老人的兒女回來啦,這樣母親就能安心啦。我感動的是母親一味無私付出且好不抱怨。在母親的真誠感染下,樓上樓下親如一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 同樣繼承母親博愛的是我的三姐,無論走到哪里,她的熱心感染到周圍的人群。尤其是從前年開始,三姐全身心的投入拯救自我封閉的青少年群體,做大愛無疆社會教育的志愿者。她把遇到問題的青少年當做自己的孩子,給予無私的愛與理解,在三姐及團隊的輔導下,每年有幾十個孩子從自我封閉中走家門,重新回到學校或工作崗位,挽救了許多面臨破碎的家庭。在三姐的影響下,姑娘淼淼也進入大學校門就找到了人生定位了方向,她把自己的專業定位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像媽媽一樣,做一個服務于社會的教育工作者。
? 上午的表演環節結束后,下午在我的倡議下做了一次隔代溝通交流會,家庭中第二代與第三代分組討論當下在隔代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在經過分組討論后轉向圓桌會議,第三代集體定位話題為如何轉化壓力。通過每個人的分享,讓彼此之間了解對方產生壓力的狀況和原因,其他成員給予指導和幫助。子涵描述工作中因迷茫而無助時,四姐家的兒子松賀就現身說法。在初二階段因對學業的迷茫而消沉,學會用抽煙喝酒逃課打牌來麻醉自己,渾渾噩噩的半年之后,在一次下自習翻墻外出的時候,玩伴阻止了他,玩伴勸諫他說,在我們這群人中你是唯一一個在學習上還有希望的人,希望你不要放棄自己的未來。玩伴的話引發了他對人生未來的思考,第二天請假去建筑工地搬了一天磚,每塊磚兩分錢的報酬讓他對掙錢有了重新的認識,那天晚上他先后打車去了四個地方: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和飛機場。每到一個地方就做同樣的事情,觀察四個地方來來往往行人的衣著打扮、言語行為。這四個地方的觀察和思考讓他頓悟人生的方向。于是第二天重新抄寫半年前被他撕毀的課本。一年的努力然他考入自己心儀的高中,從此人生篤定且堅強。當聽到松鶴繪聲繪色的陳述了自己的思考后,我深深地被他的絕地逢生的生命覺醒而感慨,也被他少年老成的思路所折服,真可謂后生可畏。
? 晚上吃過晚飯,四位姐姐有不知疲倦的拉我和愛人做了下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事業發展,這是姐姐們對弟弟弟媳的深愛表達。姐姐們真是真誠的給我們指出發展中待提升的地方,也在生活發面幫我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規劃,不知不覺已到凌晨一點多才散場。
親人的相聚總感覺是短暫,第二天又要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但彼此的溫暖反而愈發的濃厚。在分別的時候,我們又重溫了華氏家訓,讓我們始終遵循孝行天下齊心聚,相親相愛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