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趣談》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文章由《馬鞭》和《亮相》兩篇文章組成馬鞭和亮相是京劇藝術的代表。
學生平日與京劇接觸的不是太多,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相關的知識背景、審美和品鑒能力有可能不足,會在內容理解上有困難,那么在想象畫面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難讀。
馬老師基于學情,開頭就以京劇的臉譜顏色的奧秘引入,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馬老師還別具匠心地以你喜歡京劇這個問題進行了課前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學生對于京劇的喜愛的程度并不深。
馬老師現場運用馬鞭現場配曲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學生學習的疑難點悄然突破。
學生還朗誦表演等多種形式感受“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妙,通過觀看視頻進行情景演繹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叫好”。
這節課的最后,馬老師拓展了京劇的小知識,同時以你學過這篇課文后喜歡京劇嗎?這個問題現場進行調查,看學生高高舉起的雙手,馬老師這節課是很成功的。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需要我們這一輩人不斷地去傳承。馬老師無論是課件的設計,還是教學環節的安排都融進了濃濃的戲劇色彩,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