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今天這個話題,我已經想吐槽很久了。
前幾天演員劉濤口中的“數字小姐”在網上引發熱議,金星此前也節目中爆料過。
陳寶國更是直接斥責“數字小姐”的行為“不要臉!”
究竟“數字小姐”的真實身份是誰,網上眾說紛紜,大家自己去體會吧。
但我想說的是,為什么會出現“數字小姐”?為什么“數字小姐”敢于在說臺詞的時候用數字代替?
這就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拍戲的時候不現場收音?這樣不就可以避免“數字小姐”出現了嗎?
國產電視劇特別是古裝劇的配音問題一直以來被詬病,古裝劇甚至到了逢古必配的程度。在我看來,這些配音的古裝劇聽起來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配的音跟演員本人的聲音不相符,口型嚴重對不上,還怎能有好的觀劇體驗?
就拿熱門大劇《瑯琊榜》來說,就算口碑再好,在我的心里也是打折扣的,因為該劇所有的演員都是配音。只不過胡歌、王凱等極少數演員是自己原聲配音,其他大部分角色都配音演員配的音。
另一部熱門劇《甄嬛傳》也是如此,除陳建斌等少數演員外,包括主角孫儷的大部分角色也都是配音演員配的音。
因此,你有時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演員的口型和臺詞對不上、背景音消失但其實并不是你按了遙控器的靜音鍵、多位人物說話的聲音一毛一樣那是因為同一個人配的音……
放眼全世界,配音問題大概也只存在于中國了。當然,這里要談的不是動畫片、譯制片等的配音,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是本文討論的范疇。
看美劇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極強的現場感,以及帶給觀眾緊張刺激的感覺,因為美劇拍攝時必須現場收音,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日韓劇的流行與制作精良不無關系,其中現場收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香港電視劇也從來都是現場收音,在我們熟悉的TVB劇中,只有當演員是非香港人或不會說粵語等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出現配音。就算是金剛這種滿嘴溜臺灣腔的演員也用的是現場原聲。
臺劇從前也是配音問題嚴重,但近年來即使是演員們的國語說得再不好也盡量使用原聲。
而大陸古裝電視劇一直到現在,仍在使用配音。其實大部分的國產現代家庭劇已經做到現場收音,在看電視的時候至少聽起來要舒服得多,例如《好先生》等。
為什么大陸古裝劇愛使用配音?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三點:
1、戶外聲音嘈雜,現場收音效果差。
那韓國古裝劇是怎么做到現場收音的?港臺古裝劇也是現場收音的啊!國產古裝劇也不是沒有現場收音的,《大秦帝國》就是全程現場收音,每個演員記臺詞,說臺詞,飆演技,效果非常好。
2、演員基本功不扎實,臺詞功底差。
首先,孫儷、劉濤、胡歌等人的臺詞功底差嗎?至少在使用這些演員原聲的其他電視劇中,臺詞是完全過關的。其次,如果擔心一個演員臺詞功底差,為什么還要用這樣的演員?請一些能演戲、能說好臺詞的演員有那么難嗎?別跟我說贊助商或制作人堅持要用他們這類的屁話。在美劇或韓劇里,如果一個演員的臺詞功底都不過關的話,那么直接滾蛋!
3、配音演員更專業,表達感情更細膩。
不可否認,有很配音演員的確很優秀,例如季冠霖、姜廣濤等,用聲音處理情感時比某些演員更到位。但對于熟悉孫儷和劉濤聲音的觀眾來說,覺得不會出戲嗎?當所有的古裝劇女主角都是季冠霖的聲音,所有的男主角都是姜廣濤的聲音的時候,這難道不是電視劇的悲哀嗎?
有些人可能覺得看電視的時候聽不出來是不是配了音,也有些人知道是配音但覺得這不是問題主要是看劇情,還有甚者覺得配音會給電視劇加分,我只想說見識少不是你的錯,但有了點見識還要說屎比飯好吃那只能祝你吃屎開心了!
如果一部電視劇對現場收音的要求都不能做到,那么可以說基本要求都還沒達標;如果連收音時對外部環境出現的問題不能解決的話,那么可以說是非常不專業。
如果一個演員不能克服現場收音時對臺詞的要求,那么這個演員的個人職業素養和專業程度也是不過關的;如果劇組還要堅持用這樣的演員,那么住小了說是對演員不專業不敬業的態度的縱容,這樣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數字小姐”;往大了說是對中國電視劇甚至是中國影視產業的傷害。
我相信對于每個好的演員(數字小姐除外)來說,都希望角色能夠用自己的原聲,這樣塑造出來的角色也是完整一體的,去掉原聲用配音的話,總會覺得有些缺失,會覺得這個角色不完全是自己。
孫儷就曾表示希望《羋月傳》用自己的原聲,無奈被導演鄭曉龍否決了。用孫儷自己的話來說,演甄嬛像演了個部門經理,演羋月則是演了個CEO,意思就是她覺得自己像是角色的傀儡,而不是完全主宰那個角色。孫儷的聲音怎么就不能駕馭甄嬛和羋月了?
順便透露個信息,當年《霸王別姬》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時候,差點因為配音問題得不了獎,因為里面張國榮的角色是配音的。但《霸王別姬》劇組堅稱沒有配音,因為配音的楊立新把人物和聲音結合得簡直天衣無縫,所以瞞過了戛納電影節最終才能得獎。
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影電視劇的頒獎典禮,對配過音的作品都是零容忍的,是鐵定不能參與任何獎項的角逐的。所以,嚴格來說《霸王別姬》獲獎并非是什么光彩的事。也許《霸王別姬》的藝術成就足以能夠得獎,但始終是通過作弊的手段獲取的。
自始至終,我反對電影電視劇配音,但我并不反對配音本身。動畫片、譯制片、香港電影電視劇因為有了配音,才能留下更多的精彩。
在特殊年代,配音也曾帶給我們很多的歡樂。例如,我們愛上星爺是因為石班瑜絕佳的配音,我們在看TVB的時候,普通話配音版的劇集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種類似于譯制片一樣的、將一種語言配成另一種語言的配音是為了讓觀眾更好更快地理解劇情。
但其實,如果你聽過星爺原聲版的電影過后,你也許會更加愛上這部電影。那種聲音與表演、動作的渾然天成,那種現場如臨其境的感覺,怎會是配音版所能比擬的?
今天的國產古裝劇仍在大量使用配音,這差不多已經成為爛劇的標配了。對于這些國產劇我還是想呼吁一下,如果想打造有血有肉有質量的好劇,請在制作時采用現場收音吧!如果實在條件有限不能現場收音的話,最起碼在配音的時候請使用該演員自己的聲音配音吧!
因為,這對于看劇的觀眾來說也是最起碼的尊重。
?- The End -
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