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每個布滿灰塵面孔的背后都有一個靈魂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胡賽尼曾說,“燦爛千陽”這個書名便是來源于這首關于喀布爾的詩歌。 其末尾詞語‘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正適合這本小說想要表達的主題。

對于胡賽尼作品一直很喜歡,他的作品一直非常有吸引力,極強的構思和感染力總是能夠引人入勝,《A Thousand Splendid Suns》三天時間看完,這是一本關于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

一本關于阿富汗近三十年來的戰亂,人民背井離鄉,貧困與家庭暴力的故事。瑪麗雅姆和萊拉兩名女性各自帶著屬于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心底潛藏著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瑪麗雅姆是一名私生女,從小便是眾人眼中的哈米拉,和母親生活在赫拉特的郊區,父親只能每周來看她一次,但她非常渴望能走出自己每天生活的泥坯房中,融入父親生活的圈子,成為真正他的孩子。但是她的父親從來不敢承認她是他的孩子,當瑪麗雅姆有天終于鼓起勇氣來找到他時,他閉門不見,甚至讓她在門外露宿了整晚,因此讓她憎恨他。帶著對父親的恨意十五歲那年被安排嫁給了一名鞋匠,一生便在家暴中生活度日,一生沒有子女,沒有生命的延續,阿富汗水性地位極其低下,即使被家暴快至死也沒有人可以替她們申張正義,沒有男人的陪同之下甚至她們不能出門,如果被發現和其他男性稍微親呢一點的關系則會被判以石刑。即便如此,然而她一生之中最幸福的日子卻也是在成為人婦的二十年期間與萊拉結識,和萊拉的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孩子給她帶來了生命中的陽光,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這么重要,被人需要過,甚至付出生命。

萊拉是一名有學識的女孩,在父親的影響下,她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主見,和塔里克堅定的情感成為冰冷世界中的一大亮點。當因為戰亂萊拉雙雙失去父母和愛人的時候,不得已被迫嫁給了拉希德,也就是瑪麗雅姆的丈夫,因為她需要依靠才能將與塔里克愛情的結晶延續下來,當萊拉初始與瑪麗雅姆接觸的時候由敵人,變成了可以每天一起茶敘的朋友,因為兩人常年經受家暴故也讓兩人成為了相互支撐的對象,由于兩的年齡的差異瑪麗雅姆以一個母親的形象保護著萊拉,瑪麗雅姆也最喜歡聽孩子們叫她奶奶,當最后一次家暴時,眼看萊拉即將死去,一向習慣于忍耐屈辱的瑪麗雅姆拿起了鐵鍬揮向了她們的丈夫,為了保護萊拉,瑪麗雅姆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而她也被判以死刑,結束了自己一生凄涼的生命,但生命終會延續,當萊拉的第三個孩子出世的時候,如果是女生,她的名字就叫瑪麗雅姆。

生活總是給予她們美好的期望,卻又總是讓她們失望。在戰亂的國家中,我們無法想象戰爭的悲慘,凄涼和苦楚,因為我們沒有經歷,無法感同身受,當自己身邊的親人、愛人、朋友一個個離你而去的時候,什么又將會成為你生存下去的支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沒有戰爭,我們因此要感到幸福,國家給予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的空間。無論是央視新聞,還是網絡上一直圍繞的一個話題就是:幸福感,幸福從哪里來,幸福首先是要建立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其他國家也正在經歷戰爭),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才得以慢慢實現自己理想。在看《燦爛千陽》的時候腦海里總是涌現出關于戰爭、家暴、背井離鄉的畫面,難以忘懷。

我很慶幸自己每天可以在自己的睡夢自然醒來,可以每天安靜的吃個早餐,可以努力工作,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體現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可以來一場放松的旅行,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正在經歷的,但對于正在經歷戰亂的人們而言這是一種奢侈的希望。珍惜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打下的江山,謝謝這個時代這個社會衍生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不要悲嘆,不要消極,不要感懷,心情感恩,當你享受美好生活當下的時候,抱怨自己鞋子不夠漂亮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有人沒有腳 ;當你感嘆自己命運不公平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還有人生活在亂世,只能忍受饑餓或者等著死去,沒有任何困阻比失去生命更可怕。

好好生活吧,你內心深處的靈魂是怎樣的,你就是怎樣的,你的人生就是怎么樣,你所付出的一切就是你未來生活的樣子。

2017-05-19蘇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