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聽到別人說創業開公司要先定使命、愿景、價值觀。我總會覺得太“務虛”,不夠落地務實,有那時間還不如考慮怎么踏踏實實的干,實在。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想法?但是當我真正的成為分舵團隊的核心人員才知道,原來使命、愿景、價值觀是如此的重要,一個沒有使命和愿景的人整天活的渾渾噩噩的,每天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奮斗。
企業家馬云曾經在湖畔大學演講中提到:
使命、愿景、價值觀,在關鍵時候能起重大作用。
看創始人信不信,老板邊上的人信不信。
你相信,才會有人相信,
你不信,上面松一點,下面基本上垮掉了。
在重大利益決定,生死攸關時,何去何從時,它們發揮著重大作用,我們是認真的。
骨子里,血液里,不是墻上的。
第一天成立公司時,就想好,至于多和少是另一回事。
沒有這個,你不可能在后面孤獨的路、曲折的路上走下去。
今天每一家成功的公司,一定有一樣(這樣的)東西。
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直放在其官網首頁上。
那么什么是使命、它們為什么如此的重要,如何踐行使命呢?
《13+1體現:打造持續健康的組織》作者黃旭結合2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提煉出一個體系“13+1”體系。從四個層面13+1個模塊“精神層面:使命.愿景.價值觀”“商業層面:戰略.三年規劃.一年1~3件事”“組織保障層面“架構.KPI.計劃.激勵””“執行力層面:溝通.考核.人才盤點.領導力”幫助企業核心管理層統一語言,提升管理效率,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3+1,主要是寫給公司的老板和公司管理班長的,當你的員工超過100人的時候,你就要考慮這些管理知識。
這里的CEO,指的是:老板、創始人、董事長、一把手、CEO.
Top10,指的是CEO的直接下屬,副總、VP、班子、可能是4~5個人,也可能是8~9個人,或12~13個人,統稱為Top10.Top10中可能有HR ,也可能沒有。
一、使命是什么
接下來,我想講一個故事,三個建筑工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你可能也聽過。
在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建筑工人。你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回答:“這不是人干的活兒,天氣這么熱,這活太辛苦了。”第二個工人回答:“為了老婆孩子,我在養家糊口啊!”第三個工人回答說:“我在建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
三個人,三種不同的說法,三種不同的狀態。
第一種人在抱怨,無責任感。第二種人有責任感,有擔當。有小目標、小追求。但是只有第三種人,我們說他有使命,有宏達的目標和夢想。
第一種人與第二種人的區別是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
第二種人與第三種人的區別是大和小的區別,目標是不是“宏大”,有使命。
請問你是哪種人?
我們至少要當第二種人,處在“養家糊口”立小志的狀態中,最好是第三種“建世界最漂亮的教堂”立大志的狀態中。
使命就是要說明公司是干什么的,以及為什么要干。為什么比干什么還重要。
我們要做的這件事應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價值的事,這件事需要我們花10年、20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去做。這是我們的價值所在,是我們的事業,
擁有使命感是那種“晚上睡覺都在想著,早上一起來就去干”的感覺,是每當說起來眼睛里有光的那種狀態。
讓我興奮不已的是,是在做財富領航教練的時候,感覺特別的興奮,在做分享的時候也特別有激情。
回顧最近3個月,你在做什么事情,感覺特別興奮,說起來眼中有光,跟人談起來特別帶勁,晚上睡覺在想它?早晨醒來馬上去干?
二、使命的重要性
1.明確使命,確定方向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明確使命,就是明志,明確方向。一家公司制定使命,就是要告訴大家(主要是員工、客戶、供應商)我們是做什么的,以及為什么要做。
拆書幫的使命:致力于培養拆書家,釋放拆書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達己。
使命要宏大,目標越大,得到的越多,目標越大,得到的越少。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2、吸引志同道合之人
每個公司和每個公司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做個比喻,就好像,就好像每一輛車子,每個車子駛去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有的去北京。有的是去廣州,越早明確使命,就越吸引和我們去同一目的的人。
比如,拆書幫要做的事情是,培養拆書家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為的是,釋放拆書家的能量,互相陪伴,助人達己。
吸引的是想成為拆書家的人。
3、指引方向的航標燈。
使命定好后,日常工作就有了指引方向的航標燈。有時候不知道該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前行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誘惑,這時候使命起到了掌控方向的作用,因為使命在,所以你不會被外界環境的干擾而動搖了你的方向。而且使命在工作中起到提醒的作用,不用老板整天督促,而是用使命驅使。
三、如何踐行使命
1、誰負責:CEO為主70%,Top10為輔30%
CEO負責確定公司的使命,并且宣傳和使用它。
Top10輔助確定公司的使命,并且宣傳和使用它。
2、使命的標準模式:“我們為了誰,提供什么,做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
一句話或一段話都行。重點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一句話的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朗朗上口,容易記,容易理解.
也可以是一段話。
一段話的比如本書《13+1》的使命:
“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最核心的管理要點串起來、說清楚,以此統一企業Top10的管理語言,提升效率;
促進Top10對企業的體系化思考,提升效率;
促進Top10對企業的體系化思考,并聚焦再聚焦;
最終提升Top10的管理信心和企業的績效。”
可能有的小伙伴會問:使命是使用一句話還是使用一段話?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要能給團隊說清楚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而且我們是認真地,是真得相信這個使命。讓跟多的人理解、認可和加入我們,用使命來招人和驅動我們日常的工作。
使命要有感覺。
3、使命確定后,要宣講,要使用。
定好使命之后,要常去宣講。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要常用,天天用,岳岳用,年年用,要用好。讓更多的人知道,讓使命成為每個人的使命。
使命還是需要天天講,說服自己,影響你的員工、顧客和供應商。
四、關于使命常見的幾個問題:
1、公司沒有使命
2、有使命,但描述的大而空,不知所云
3、有使命,但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說出我們的具體特色。
4、有使命,但平時不用(來宣講/招聘/指導工作)
5、有使命,但Top10不信,或眼睛里沒有光。
對應著你自己所在的公司,看看你被擊中了哪一條?
在以前,我很不明白,為什么公司的老板要天天宣講公司的使命、價值觀,這些我已經聽的耳熟能詳了,但是后來我發現,每一次的宣講和體會是不一樣的。老板講一次的時候,自己是不走心的,走馬觀花,在腦子里沖刷了一遍,什么也沒記住。第二遍講的時候,開始注意公司的使命。第三遍講的時候,會有所感覺,第n遍講的時候,會在心中全然的相信,并且去做,去踐行。
可能有的小伙伴會說,我又不開公司,是不是就不用撰寫“使命”了呢?其實使命,往大里來說,適用于國家、公司、往小里來說,適用于家庭和個人,作為一個家庭,要有家庭的使命,作為一個個人,我們要有個人的使命,有了使命,才會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隨波逐流,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輕易改變自己的方向。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作者史蒂芬.柯維說,每個人要撰寫自己的使命宣言并付諸實踐。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能夠說出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做什么。寫使命宣言并不是一蹴而就,寫一次就能搞定的,需要深思熟慮,幾次刪改,才可以定案。即使定案了,也需要不斷的修正。
我的使命是什么?這也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也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努力。最近有了一個方向,就是想成為一個富中之富的領航員,自己做示范,帶領著身邊的小伙伴走上平衡幸福的生活。也許這就是我人生的使命,目前我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