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歷了人生的百轉千回,偶然一個晚上回首往事。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在大學的宿舍里,室友們出去喝酒了,我一人空落落的在宿舍里。或許在廣州這樣一個喧鬧的城市,任何一點微不足道的孤獨都會被無限放大,讓人更覺得孤獨的可怕。其實我以前是很安于這種孤獨的,甚至認為這種孤獨是光榮的。在《瓦爾登湖》一書里盛贊了孤獨,認為孤獨是有益身心的。而叔本華《關于獨處》中只有精神足夠富足的人才喜歡獨處與孤獨。呵呵,這樣的書讀起來讓我很安心,至少為我孤僻的性格與與世人的格格不入找到了開脫的理由。“德不孤,必有鄰。”其實這只不過是我阿Q似的自我安慰的想法罷了,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命的本質里多多少少都有孤獨的色澤---出生與死亡無人陪伴的,人類情感里的分分合合也大多以孤獨告終,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思念是孤獨的,與世人產生隔閡是孤獨的,渴望得到知己,渴望得到情感的慰藉,渴望有人理解你懂你,這些亦是孤獨的。
? ? 我認為孤獨并不是人們玩笑的“空虛寂寞冷”,孤獨是有內涵的有感情希冀與期望的不是空虛的無聊,無聊不一定是孤獨。孤獨的產生是因為自己有某種情感的依托與祈求,而一時間難以實現產生了反差,這種與現狀格格不入的反差就是孤獨。就拿現在我一人在宿舍里來說,室友都出去喝酒了,過幾天還有刑法的考試。我一方面厭惡這種夜夜笙歌的墮落,另一方面我又是如此的渴望友情,渴望有人懂我理解我,又無奈于自己修為不夠難以做到和而不同,于是產生了反差,產生了孤獨。
? 《詩經》中的句子也有不少孤獨的影子,細細品味才覺得興味悠然。小學的時候搖頭晃腦的背了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小學背的時候覺得很煩很無聊。前幾天在公交車上閱讀《詩經》的時候,心頭一震!啊,啊,這就是我難以言傳的感受啊。小時候家里很富有送我去貴族學校念小學,那時我無憂無慮。有一個小女生就問我為什么每天我都可以那么高興快樂,我說我也不知道。而后父母離婚,幾年后母親被發現有癌癥,治療時家財散盡仍然不幸去世,我又投奔姨媽家。而今我又一人在外漂泊,前途未知。正如詩句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幼年時我純真無邪,天真爛漫。我步履輕盈的行走在春天里,柳絮紛飛,無限美好。而后的十幾年,我經歷了人生的百轉千回,多少有驚無險的風波,才明白長的苦難,短的是人生。故地重游,不僅物是人非,心境也不復從前了。在飄飛的雨雪里,我感到了生命的苦澀,我想向人述說卻無人傾聽也不知如何開口,只能悶在心頭悶在心頭,飽和了化為一聲嘆息。這就是生命的孤獨,人的境遇與境遇所想他人不得而知。即便身邊有群朋友,在某些時刻依舊覺得悲涼無助。聚會與喧鬧,不過是一群人的孤獨罷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或許是我覺得孤獨十分悲哀的原因。人生路上懂我的人甚少,而我又如此的渴望友情。希望有人能夠分享我的喜怒哀樂,讓我覺得我不是孑然一身。
??? 所以這我看來,孤獨是一種與自己的深入談話。是一種思索人生時的孤寂,更是一種情感的祈求與希望,祈求有人可以懂你理解你,讓你覺得你并不是孑然一身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同行。孤獨,是生命的本質。即便你的祈求都實現了,可是人生路上誰又不是誰的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