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霧里客棧里 書生雨聲討論聲
昨天確定今天的行程時,說到調研也接近尾聲了。后期還要寫調研報告,所以最好留一天時間來進行充分的討論,將調研報告的主體框架和主要內容確立下來。
確定好安排后,說真的,真的是覺得放下了心。這么多天緊張的行程、組織、聯系和遠處調研可算是告一段落了。放松下來轉念又覺得有些擔憂和緊張,因為這幾天的活動不論是從調研團隊還是從我個人的調研設計(暫且讓我如此稱呼)都沒有達到,甚至有若干偏離。(當然基層治理、干群關系、群眾認同的大主題始終沒有遺忘)回望這些天,又覺得自己的關注點太多,雖然在一點點調試、收縮,但是由于時間的局限還是有很多缺陷,這種缺陷在后面要以仔細記錄材料,學習組員的調研材料以及通過微信、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補充。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在前期沒有弄清楚當地基層政府的組織架構(之前在網站上也尋找過,但是毫無眉目),這一點希望在這幾天訪談的基礎上再進行資料的搜尋以及再訪談補充。
在討論之余,我整理一下這幾天的材料,然后初步梳理一下有關干群關系的內容,如下:
類比于前幾日的村民模型,似乎可構建基層干部模型來與之相對應。
每當問到直接問到干群關系時(這項提問往往是在訪談的最后,訪談的前期則是從其他事件中透視干群關系),我往往采取這樣一種進入方式(之所以這樣,一是看看直接問道干群關系時他們的反應、態度如何,二是在預設基層干部工作困難、群眾過錯時,他們的回答如何。),先說我老家那里(盡管沒有那么嚴重)基層干部工作難,群眾也不配合,干群關系不太和諧。
從問大學生村官與鄉鎮干部時,得到的回答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脫口而出,說他們與群眾的關系還不錯,村民們比較支持他們的工作,當然存在一些不配合的情況,但是比較少,存在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但是很少是直接的沖突與利益糾纏(此時,要注意對象為大學生村官和鄉鎮干部,此外還有村委會成員和村民小組、社的成員)。困難也是存在的,有時候還很大,不過大多數困難是屬于上級的強制規定和要求,并非是干群矛盾直接引起的?!案扇宏P系這些在農村總體還算不錯,因為畢竟是村民自己選出來的,在村里還是要有一定的說服力的,能為群眾做一些事情的”
他們如此表現和做答,說真的,一些是超出我的預料的。
此處想到村民模型以及當時的情感表現,不免引發前天的以下思考:
這幾天接觸不同的人群,聽聞各種事件態度發生了多次改變,我想,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反饋的信息真真假假不全面;二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政級別村民與基層干部所處位置不同、態度不同;三是每個人-不論是村民還是基層干部還是我們自己-掌握的信息有限,理性思考有限;四是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五是自己的一些原有觀念的先入為主,遇到一些不一致的事實時便會在心理上產生抵抗。之后便要針對這些原因對癥下藥,比如,針對一二原因進行事件、人物、環境的對應梳理,防止信息混亂得出錯誤結論;針對三四就是完善信息,分析問題,采用一些心理學中的辦法解決自我“偏見”的問題,以免產生思維的混亂和認識問題的不正確等問題。此處再次摘錄,不僅是因為又想到了這個問題,而且也是一種提醒,一種后期整理的提醒。
如果說,做學術,發現、揭露問題就是要偏激、夸張的話,那我就基層干部和群眾分開而論;如果說,作為一個實踐者需要處理問題的藝術和智慧的話,那我就綜合而論,這個原則在后期總結的時候按需要選取,但總的關懷是不會變的。
今晚的狂歡為小隊調研畫了一個美好的句號:東道主擺宴歡慶,酒足飯飽,還有暢聊與狼人殺游戲,回去后拋開了幾日的辛勞和憂慮,撲克游戲玩到了凌晨,如此時刻又怎能將時間用來睡覺呢?不論如何,不論經歷了多少,也可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除了認真、負責、關懷社會的精神風貌,青年人的奔放和歡樂也留在了客棧,不會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