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天有24小時,刨除睡覺,吃飯以及工作的時間,還有兩大部分時間。
一個是【碎片化時間】,一個是【下班后時間】,如果能夠把這兩部分時間利用好,我們的人生可能有一些不一樣的改變和進步。
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關于【下班后時間】如何利用,今天和大家聊如何去使用碎片化時間。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碎片化時間不只是可以用來刷朋友圈的。
碎片化時間不只是可以用來刷朋友圈的。
碎片化時間不只是可以用來刷朋友圈的。
【定義】
所謂知其然必須知其所以然,我們先了解什么是【碎片化時間】
百度百科其實并沒有一個官方的解釋,基本的定義:一些零散的,不容易集中使用的時間。
【作用】
為什么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很簡單啊,你利用這些時間把那些你需要干的事情干完,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啊!這就是【時間管理】的最終目標!
【分類】
碎片化時間可以按照這幾種場景和時間長度來進行分類
第一種:固定型
狀態:上下班
場景:交通工具上,例如公交,地鐵,開車場景特點:人多且比較嘈雜
時間長度:大概是一個小時
第二種:等待型
狀態:社交等待環境,例如等人吃飯,等剪頭發和各種等
場景:室內
時間長度:不確定,大概是半小時到1.5小時
第三種:細碎型
狀態:提前完成一個任務,下一個任務沒有開始
場景:室內為主,工作場景居多
時間長度:幾分鐘到十幾分鐘
【不同種類的碎片化時間如何利用】
第一種:固定型
一般是在交通工具上完成,會比較吵雜擁擠,而且人的精神會比較萎靡…(因為還沒睡醒嘛),
所以這種碎片化時間利用建議:
對之后的動作有幫助:對上班或者下班有幫助;
讓人有精神的:讓你充滿精神迎接一天生活或者工作
不受環境影響:例如一些很安靜的閱讀在這里就不適合。
【具體操作】
對之后的動作有幫助:
寫to-do-list:上班路上正是一天伊始,可以先盤點今天要做的工作,寫下to-do-list,進行初步工作時間規劃和優先級排序?!銩PP:onenote/奇妙清單
對工作的大概盤點和計劃,是會花費你不少時間的,與其把這個過程在上班的緊張狀態下才完成,還不如利用碎片時間。既不占用你的工作時間,且在思考的過程中讓你慢慢清醒,從生活狀態過渡到工作狀態,更好的迎接一天的工作。
放空&記錄:不要小看“放空“,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靈感容易在“放空”中獲得,而且科學統計也發現,人的靈感和妙招一般是在放松環境下容易得到:洗澡、散步、放空,如果在這時有靈感,記得隨時記下整理,這對你的生活&工作是個不小的驚喜:0
整理&總結:一天工作結束,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做一天工作的review和總結,記下問題、不足且明天的計劃,猶如是一天工作的總結和斷舍離,讓你從工作完結并過渡到生活狀態中。
讓人有精神的——
聽一些比較激情活力的音樂——常備APP:網易云音樂&QQ音樂
看電視劇——常備APP:愛奇藝/嗶哩嗶哩
第二種:等待型
等待型時間一般和社交相關,也就是常說的:等人。
所以這段時間長度也不固定,發生場景一般是在室內場所,例如餐廳、電影院、理發店等,通常這個時候狀態也比較著急。
這種碎片化時間利用建議:
實用型:場景環境一般是室內且可以坐下來,便于使用電腦或者用紙質型書本、筆記本;
快速型:時間比較完整但長短時間待定,可以做一些快速型的事情,很快結束且可隨時打斷。
【具體操作】
瀏覽文章:閱讀就是一種快速型的事情,例如看公眾賬號、新聞等內容,一般30秒到1分鐘看完一篇,且被打斷也沒大關系。——常備各種微信賬號
做自己的事情:場景比較獨立且少干擾,適合做私人事情,例如記賬、整理賬單,買賣股票基金、查閱資料等;——常備APP:挖財/隨手記/等
寫作:等待用來寫東西非常適合;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時候寫東西的。——常備APP:寫作就無所謂APP了,可以用訊飛等語音輸入法寫作;
第三種:細碎型
細碎型的時間一般很短,就是五到十分鐘,且一般發生在工作場合中。
這個時候往往是剛結束一個大事情,需要稍微放松和轉換狀態。
這種碎片化時間利用建議:
輕松型:做一些讓自己輕松愉快的事情;
快速型:可快速完成,且被發現也不會受質疑(例如工作時間做私人事情就容易受質疑,因此不建議)
【具體操作】
聊天:和同事溝通剛結束的會議內容,和友人吐槽,總之可通過交流放松心情?!銩PP:wechat;
玩個游戲放松一下,你值得擁有。——常備APP:candy crush
看個新聞,給腦子放輕松,提供一些新元素。——常備APP:網易新聞/今日頭條
寫在后面的話:
我們經常談【碎片化時間】,卻發現我們從來沒有了解過他。
碎片化時間也有千百種利用的方式。
可能很多人說,有碎片化時間不是應該讓自己樂呵么,樂呵是要的,就像朋友圈也是要刷的,但除了刷,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選擇。
選擇最優解,將時間利用發揮最大化,做更多想做的時間,用好碎片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