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搭高鐵回廣州的車程上,寫下這段文字。當時是用筆寫在筆記本上的,撰寫日期是2016年10月14日,當時的心情現在有點難回顧。
文字是這樣寫的:
「如果問我為什么來做創業者服務,大概是因為自己過去感受過職業里程上的傷痛、斗爭、落石、明諷與暗傷(是有多慘)。我們這么努力,為什么還是沒有成功?原來成功的機運不是我自己就能創造的(那是誰呢?)創業者是最容易受傷的一群人。但是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愿意試一試,失敗了,再試一試。我自己沒有創業,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稱不算上創業,但我心疼這樣一群人。它們背負的期待、壓力與掙扎,逼迫著他們快速成長。成天捕捉著身邊的信息、饑渴的學習,這樣的一群人,學習居然是因為恐懼,怕自己學的不夠快不夠好不夠實,而落人后。(比別人少賺很多錢)如此的社會情境下,我們要用什么方法區分,那幾乎無法辨別的龍蛇雜處的創業者們?是的,只有回到用時間來剔除投機份子,只有回到用時間判斷人的品格。
盡管你曾經是身后千軍萬馬的創業者,你隨時都要回到一個人作戰的準備。如果你和一個創業者說幾句話、如果你和一群創業者共同參與幾分鐘的小組討論、如果你可以用一個人的肢體語言神情與互動判斷出屬于他的獨特樣態,這些信息所傳達出的,真的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得多。在這些訓練之后,我慢慢地告訴自己,不要輕易的打開一段新的機遇,有時候抓住不見得是最好的,因為,誰遇到誰,一切都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