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它最不貶私,
給每個人都是24小時
時間它也最貶私,
給每個人都不是24小時
——赫黎胥
我們為什么要管理時間?
無論你是否管理,時間都以既定的速度不斷流逝,所謂的管理時間,其實是自我管理——管理自己如何使用時間:想象每一秒都有一枚硬幣掉下,你選擇把它放在哪個罐子里?
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自己會有一天像父母一樣的年紀,再有一天像外公外婆一樣的年紀,然后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想到這里我怕的哭了起來。
人只能活此一世,希望在離開世界的那一天不留遺憾,所以每一天要向著自己最想要的方式來活。
人不能選擇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選擇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更多精彩。
什么是時間管理?
學習了時間管理之后,你希望自己會有什么不同?
是可以高效完成手頭的工作?是治療多年未愈的拖延癥?還是每天早睡早起少刷朋友圈?
我在學習時間管理之前,并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只是有個淳樸的愿望:我要有效率地做事生活。
其實仔細想想,“有效率”無非就是:原來花兩小時做的事情現在花了一個小時;或者原來一個小時做一件,現在可以做兩件。
但有一天,一個老板說了一句讓我醍醐灌頂的話: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重要的不是埋頭猛做,把事情做對,而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好比開車出門,目標蘇州誠品,那無論是開80碼還是120碼,總是可以開到。但如果目標改成了杭州,那是絕對找不到誠品的。
所以學習時間管理,重要的不是做更快、更多、更有效,而是明確自己人生的目標——究竟是去蘇州、還是杭州?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即使中間遇到彎路開錯了道,最終也能繞回目的地。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在明確了時間管理能幫到你什么之后,我們就進入術的層面,具體怎么做呢?
我發現,時間管理其實分四個步驟;
1)明確目標
2)制定計劃
3)執行計劃
4)反思和調整
1)明確目標
十年后的今天,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子?想象一下,財務、家庭、婚姻、健康、事業、個人成長、人脈等方面,越詳細越好?;蛘吣闷甬嫻P,把腦海中的畫面畫下來。
畫畫的好處是會條用右腦,右腦負責感性的部分,我們常說“follow your heart”,左腦太過理性邏輯。通過畫畫可以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
在畫或者想象的時候一定要敢想,如果你敢想,你就能想辦法做到。如果想都不敢想,那是完全沒有可能去做的。問問自己:
如果不會失敗,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畫完之后,左腦就該上場了:畫面里有什么元素?是美好的家庭、理想的事業,還是大房子大車子?用文字總結提煉畫面里的元素,總結完你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什么。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
1.1)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辦?
1.2)完不成目標怎么辦?
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多半是因為還年輕。可以想想有沒有你一直很羨慕的人?例如希拉里?例如扎克伯格?多半是他們身上有你想要的東西。
至于完不成目標,很簡單,在畫完理想生活之后再降低一點標準,畫個Plan B。假設不能在上海內環買一套300平的房子,那是不是在中環有套100平的房子也是不錯的結果?
2)制定計劃
定完目標后就要開始定計劃了。Failing to plan is planning to fail。事先做好計劃安排,會幫助你更快、更有效率的到達目的地。就好比如果你想晚上去一家熱門餐廳吃飯,中午就可以把位子定了,如果臨時過去,可能免不了要在門口排上幾個小時的隊。
對于人生的安排也是如此,立完目標,重要的就是從現在出發,要怎么達到目標。
我們都知道近大遠小,目標也是如此——現在看起來很小的遠期目標很容易讓人懈怠,不著手行動。
我們需要把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來做。在分解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可以幫你,叫做SMART,就是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specific)、可以被衡量的(measureable)、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 以及有明確期限的(time-based)。
例如我希望在退休前能掌握書法。而書法的學習過程通常是篆隸楷行草。按照SMART原則,我給自己定的短期目標,是在第一個月內,每天花1.5個小時,先學習小篆《嶧山刻石》。按照1萬小時原理,一共需要18年,那我在50歲之前就能成為熟練掌握書法的人。
當你有了目標之后,可以先去搜集一下達成目標的方法。例如減肥,看看減肥成功的人一路是怎么安排自己的飲食運動的。然后在諸多方法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在分解目標的過程中,要記得:
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to do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things right)
在找到幾項必做事情后,可以再多想一步,這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現在應該先從哪里入手?有沒有哪件事情你做了可以不用做其他的事情?
例如減肥,最重要的一定是管住嘴,三分練七分吃,管住了嘴不鍛煉也是可以瘦的
“做正確的事情”也意味著“不做不正確的事情”。時間就這么多,你無法創造出更多的時間,只能通過少做不重要的事情來擠出更多的時間,去做重要且正確的事。這個聽起來是個正確的廢話,但想想:每天自己花多少時間在刷朋友圈、刷微博?每天醒來后你花多少時間賴床發呆?馬上中秋國慶了,你是不是興致勃勃和朋友在安排出游?而這些時間,擠擠就能拿來用的。
3)執行計劃
制定完計劃,就來到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執行。知易行難,再理想的目標,再完美的計劃,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白紙上的黑字而已,對生活不會造成任何改變。記住一點:生活上的任何改變,都來自“行動”。
有了計劃,你應該已經知道自己每周、每月、每年,要達到的目標和該做的事,而執行就是:
不斷做正確的事情,最終達成目標
每天睜開眼,你知道自己今天該做什么嗎?每天晚上睡覺前,列下第二天必須要做的三~六件事情。這個時候請保持理性,想想你的目標。
這幾件事情里,一定有你喜歡做的,通常它比較簡單,一定也有你不喜歡做的。例如程序猿更愛寫代碼而不愿意開會或者溝通,銷售更愿意出去跑客戶而不愿意做報表或者貼發票。
這里有個提高效率的方法:
先吃那只最丑的青蛙
挑最困難,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先做。一旦你做完了這件事情,剩下的一天,你會越過越容易。
很多人說自己有拖延癥,該工作該學習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刷個朋友圈,刷個微博,照個鏡子喝個水。
拖延癥是一種情緒,而治療拖延癥最好的方法就是
無視情緒,直接上手去做
專家說了,工作最重要的是開始的四分鐘,一旦你聚精會神工作了四分鐘,你就開始進入狀態。
另外關于執行,還有幾條建議:
1)低強度的工作,可以幾件事情一起做,例如刷牙和聽有聲電子書
2)高強度的工作安排在自己狀態最好的時候,專心的做
3)平時想到什么靈感,可以先記錄下來,每周抽一個時間集中處理這些零散的靈感
4)人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有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放任一下
5)情緒和焦慮耗費相當的能量,不花超過20秒在不重要的決定上(例如中午吃什么)
6)結果導向,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達成最終的目標,不要為忙而忙
4)總結回顧
在經歷了最需要腦力和體力的執行之后,很多人就開始京癱。其實執行之后的總結回顧也同樣重要。
磨刀不誤砍柴工,總結回顧是為了以后可以更高效。
每周,你可以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想一想自己當下的目標,確保自己下周的to do是為了目標。
同時總結一下自己這周的收獲、哪里做的好、哪里可以做更好(是做得更好,不是哪里做的不好,仔細品味一下其中的區別)。
總結起來就是
1)我們無法管理實踐,我們只能管理自己
2)找出自己的目標,畫出十年后的理想生活
3)將目標切碎分解,找出當下能做的事情
4)執行,just do it
5)總結回顧,改進進步
明確讀者
結構清晰
突出重點
用短句
什么技能是你有的,別人想學的
排版
重點突出,用順序號
跳出自我,尋找共鳴
排版非常精致,一段話很少超過三行。
整篇文章字數不超過3500字,沒有人有那個耐心
寫文章不用第一人稱,別人不關心“我怎樣”,大家關心的是自己
標題:提問、直白
最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