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糖爸在微信上跟我說,女兒上次用他iPad登陸QQ后沒有退出,他看了一下她QQ上的信息,發現有人給她發了一張色情動圖。
他拍了照片給我發過來。
是的,那就是一張純粹的色情動圖。
我立刻用電腦登陸了女兒的QQ(自從我把這個QQ號送給了她,她從來記不住密碼,我也基本沒登陸過)。
這張動圖,是她同班的一個男同學發給她的。
我當時腦海里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是把這件事告訴男同學的媽媽,請她清理凈化孩子的上網環境;
第二個想法是,我必須要與女兒談一談,這是我第一次產生了對女兒很緊張的感覺。
當時混在心里的,有焦慮,有擔心,也有氣憤。
我的理智告訴我自己:這個時候,不宜下任何決定。
于是我如往常一樣寫文,排版,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理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
首先,跟女兒談,是必須的,但方式,是最重要的。
這不是女兒的錯,甚至也不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處于這個年齡的他們,對性,更多的是好奇,好奇的原因:
一是家長的性恥感,讓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刻意回避了性教育這個環節;
二是現在網絡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讓孩子們有大量接觸類似信息與圖片的渠道;
三是孩子們馬上就要進入發育期了。有了不明白的問題,最應該提供答案的家長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
加之馬上進入發育期的孩子有了這方面的意識,這個事件的出現,很正常。
其次,眼下我沒有必要與男孩的媽媽交流這件事,因為“遇到問題,先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是我一直秉持的原則。
再次,這是一個我對女兒進行性教育的最好的機會。
于是我對糖爸說:“這件事你先不要跟女兒說,她是女孩,所以先由媽媽處理比較好。”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02
當天晚上接了糖小姐回家,我對她說:“女兒,媽媽有事情跟你談一下。”
敏感的她覺出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故作輕松地說:“嗯,好的,媽媽,是什么事?”
我原原本本地說了白天的事,說她的QQ里,有同學發給她一張色情動圖。
女兒的本能反應當然是否定,說她不是故意點的。
在這種時候,孩子面對認為令他自己很尷尬的事,會生出自我防御機制。
這種自我防御機制是無意識的,孩子潛意識里是想以此作為自己的保護。
我沒有戳破她的否認,而是說:
“媽媽并不認為這是你的錯,你看到了這張動圖,并且收藏在表情里,是因為你很好奇。”
女兒有些緊張地看著我,不說話。
我說:
“其實媽媽想告訴你的是,‘性’這個東西,是非常正常的,是非常自然的。
很多人會對此有羞恥感,而不能很好地認識它,很多成年人會利用它來做一些不好的事,甚至觸犯法律的事,比如一些淫穢照片,影片,如果傳播出去,也是一種犯罪。”
我又說:
“所以媽媽首先要跟你道歉,因為媽媽的疏忽,沒有能夠主動地帶著你去了解一些你應該知道的性知識。
因為只有媽媽很主動地承擔下了這個責任,并且大方地為你講授性知識,才是你了解‘性’的最正確的渠道。”
女兒的表情立刻不緊張了,說:“嗯。”
我說:“之前媽媽不是給你買過《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嗎?我覺得現在正好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你去找過來,媽媽陪你一起看吧!”
女兒說好,馬上跑過去把書拿了過來。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03
我們從二年級下冊開始講起。
這一冊里,主要是關于生命的孕育。
胎兒在媽媽子宮里,胎兒出生的不同方式;
舒服的身體接觸,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哪里是身體的隱私部位,誰可以觸摸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身體隱私部位。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在開頭“生命的孕育”中,就會直接以圖片的形式告訴孩子:
因為爸爸和媽媽相親相愛,所以爸爸的XX放入媽媽的XX,之后精子與卵子會結合形成受精卵。
我的女兒已經上四年級了,而這是小學二年級就應該知道的性知識了。
說實話,講解的過程中,我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但女兒聽得很專注,我甚至有些笑話自己的“性恥感”。
講完胎兒在媽媽子宮里的成長后,女兒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那把孩子打掉是什么意思?”
我一下子想起在她小時候,大概就是一二年級,一次坐公交車,公交車座椅套后背,是醫院人流手術的廣告。
女兒當時問過我,什么是人流手術?
我告訴她,就是把孩子打掉了,不要了。
現在想起來,其實當時我的解釋,她并沒有完全明白。
我更加堅定地意識到:現在社會的開放程度,可以讓孩子從四面八方,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性”。
他們并不知曉其中真正的含義,只是覺得那是隱秘的,是羞恥的,但又是令他們感到非常好奇的。
與其讓孩子從這些渠道“了解”性,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從家長這里得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呢?
于是,我又詳細地給她講把孩子打掉是怎么一回事。
女兒聽完后,說:“媽媽,太殘忍了。”
誰能說,這不是女兒上的第一堂好好保護自己的課呢?
接下來我又帶她讀了三年級和四年級的讀本。
這真是一套好書。(真的不是賣書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