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封建王朝,漢唐雄風長存,為后人津津樂道;宋朝的文化藝術成就之高,留下了不少傳世作品,也成為現代影視作品的創作源泉;清朝因為年代較近且清宮戲頗多,也為我們熟知。
唯獨有一個大一統的強盛王朝,不太為我們關注,那便是明朝。
如果沒有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可能我們對其會更加陌生。
其實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朝代,精彩程度不亞于前面幾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關于明朝的一些冷知識。
二、皇帝篇
1.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元朝統治時期,沒有正規名字,朱重八的叫法更像是一個代號,朱元璋是他在參軍后給自己取的名字。
2.正因為朱元璋飽受沒有名字的苦,因此對子孫后代取名特別在意,他特地為24個活著的兒子創了24首詩,每首詩20個字,規定從孫子輩開始,名字的第二個字必須按順序選擇詩中對應的字,第三個字則必須以五行為偏旁,按“木火土金水”順序輪換。由于子孫太多,五行偏旁的字不夠用,所以皇子皇孫們又創了很多生僻字,其中金字旁的生僻字后來被廣泛用于元素周期表。
3.朱元璋寫了一本《御制紀非錄》,專門記載他的藩王們為非作歹的惡行,以此警示后代。
4.孫中山先生所說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源自于朱元璋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5.朝鮮的國名是朱元璋所賜。
6.朱元璋原本有個太子叫朱標,英明神武,仁慈寬厚,堪稱完美。朱標師從宋濂,就是寫下“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宋濂。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傳位于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篡奪皇位埋下了伏筆。
7.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一種說法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
8.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是個大胖子,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走動,形象極差,因此不受朱棣喜歡。
9.明英宗朱祁鎮同時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和第八位皇帝,原因是他在第一個任期內經歷了“土木堡之變”,被瓦剌部落擄走,明朝把他弟弟朱祁鈺立為皇帝。后來他回到明朝,成功奪回皇位,因而第二次成為皇帝。
10.1457年的2月11日至2月24日的這14天內,明英宗朱祁鎮奪回皇位,但明代宗朱祁鈺尚未正式退位,因此這14天內明朝有兩個皇帝。
11.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只娶了一個張皇后,沒有納一個宮女,忠實踐行著一夫一妻制。
12.明孝宗朱佑樘發明了牙刷,被2004年倫敦羅賓遜出版社出版的《發明大全》收錄為“人類300項偉大的發明”之一。
13.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曾頒發過“禁豬令”,禁止百姓養豬,但僅持續了3個月就廢除了。
14.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迷戀修道,曾自封“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
15.《西游記》在嘉靖年間曾是禁書,有一種說法是該書宣揚的佛教思想與嘉靖崇尚的道教思想相違背,而比丘國一章,昏庸的皇帝受道士蒙騙,竟要用1111個兒童的心肝做藥引,被認為是影射嘉靖皇帝煉丹期間的種種殘忍行徑,因此不為嘉靖所容。
16.嘉靖皇帝相信道士說的“二龍不能相見”,便長期不與兒子相見,致使父子關系冷漠。
17.嘉靖皇帝對太監宮女非常殘暴,逼得一群宮女奮起反抗,在他睡著時勒緊他脖子,只是最后沒有成功,被嘉靖逃過一劫。
18.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特別頑皮,封自己為“鎮國公”,自降為臣,要求戶部發工資,視國事為兒戲。
19.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有木工天賦,所做的木工藝品可以在市場上賣高價。
三、朝廷篇
20.與漢朝、唐朝因為強大而被喚作大漢、大唐不同,明朝的國號叫“大明”,自帶霸氣。
21.明朝初期,越南曾是明朝一部分,明成祖朱棣在此設立了“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持續統治二十余年。
22.明朝是少有的在和平年代遷都的朝代,明朝原本首都在南京,朱棣篡位后,都城遷往北京,既是想經營自己大本營,也是為了展示抵抗北方民族的決心,即“天子守國門”。
23.朱元璋曾想把首都遷到老家鳳陽,遭大臣反對而作罷。
24.即便朱棣遷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有完整的行政機構,都有六部等中央部門,都有六部尚書、侍郎等各種官員,與北京完全一樣,只不過當官的多是被貶謫之人罷了。
25.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出現在明朝初期,為胡惟庸。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被朱元璋處死,丞相一職也被廢除,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
26.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少的,有些官員要自己種菜吃,逢年過節才舍得買點肉,不去貪污根本過不上好日子,所以貪墨橫行,不足為奇。
27.明朝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因此明朝官員被稱為“衣冠禽獸”,這個詞當時是個褒義詞。
28.明朝禮部尚書共存在過102人,其中6人是道士。
29.明朝宮里有專門養貓的機構,叫“貓兒房”,三四百人管理著。如果哪只貓被皇帝看中,還可得到封賞。嘉靖皇帝有只寵貓死后,被安葬在金棺材中下葬。
30.明朝宦官祭拜的是岳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忠心堪比岳飛。
31.在明朝,只有皇帝能用紅色的筆寫字。但后來皇帝懶政,由司禮監秉筆太監負責代為用紅筆在公文上寫意見。
32.宦官機構“四司”中的寶鈔司,其實與錢幣無關,只是負責制造上廁所用的草紙的。
33.除了臭名昭著的東廠外,還短暫存在過明憲宗時期的西廠、明武宗時期的內廠,與東廠、錦衣衛合稱“廠衛”。
34.錦衣衛有一項職責,是負責養大象。
35.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曾規定百姓出門必須戴一種方形的軟帽子,名叫“四方平定巾”,衣服則可以隨便穿。
36.明朝時期流行一種名叫“捶丸”的球類運動,玩法就是拿一根小棍子把小球擊打進洞穴,再直白點就是打高爾夫球。
37.李白寫過一句詩:“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明朝倒數第二個皇帝朱由校,年號恰巧叫天啟。
四、人物篇
38.朱標的老師宋濂,同樣也是方孝孺的老師。方孝孺如此維護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硬是不屈服于燕王朱棣,從中也能看出些緣由。
39.《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曾經參加過張士誠反抗元朝的隊伍,最后覺得張士誠靠不住,便回家寫書去了。如果當時投靠的是朱元璋,《三國演義》會不會寫出來怕是個疑問了。
40.翻譯《幾何原本》的徐光啟,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是名副其實的大官。對了,他還是個天主教徒。
41.被譽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負責編撰了《永樂大典》的謝縉屢受忌憚,最后被埋入雪堆凍死。
42.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因在科舉中卷入舞弊案而定罪入獄,從此心灰意冷,流連于青樓之間,晚年窮困潦倒,悲慘死去。
43.唐伯虎卷入的科場舞弊案中,另一個涉及考生徐經,有一個后代不再抱希望于科舉,而是在游歷名山大川中找尋人生真諦,并寫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44.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是個建筑大師,“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45.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十九歲就中了秀才,但五次鄉試之后才中舉,后來七次參加會試不第,連他兒子都考中進士了,他還沒中,于是他放棄了科舉的念頭,以舉人的身份當了一個小縣的知縣。
46.錦衣衛的一把手也不好當,指揮使毛驤,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一連串大案,最后為了平息眾怒而被朱元璋賜死。
47.明英宗時期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因為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太監王振的親信,因此被憤怒的大臣們直接在朝堂上毆打致死,憋屈。
48.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吳情的學子原本被定為一甲狀元,誰知道嘉靖皇帝說了句“無情豈能居榜首”,硬是把他降到了第三名,探花的位置。
49.明朝有個慶成王朱奇湞,生了70多個兒子。
50.南明政權的禮部尚書錢謙益,曾負責保衛南京,清軍兵臨城下,有人勸他投水殉國,他以“水太涼”為由拒絕,此后又率領眾臣開城投降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