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在所有開國皇帝當中朱元璋應該是身世最慘的一個,他老爸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小時候給地主家當過放牛娃,雖然生活艱苦但好歹還有口飯吃,日子也就這么不痛不癢的過著,很快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有一年家鄉大旱加上蝗災,朱家的人一大半都給餓死了,實在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好跑到了皇覺寺當了和尚,但是廟里面也很窮,和尚們不得不去化緣來養活自己(其實就是去要飯)這個時候元末的農民起義鬧得正嗨,尤其是紅巾軍,要了幾年飯的朱元璋嘗盡了人間冷暖,還擔心隨時都會被元軍抓走性命難保,加上又收到了兒時小伙伴湯和邀請他參加起義軍的信,幾方面的原因使朱元璋脫下袈裟毅然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因為老朱作戰勇猛,頭腦又很靈活,很快就受到郭子興的賞識,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也就是后來的馬皇后)朱元璋的翅膀漸漸的硬了起來,決定自己另起爐灶單干,岳父郭子興也支持他,單飛以后的朱元璋就像開掛了一樣,招了很多的兵交了很多朋友,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后來郭子興病逝,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岳父留下來的資源,朱元璋很快就組建了一支強硬的隊伍,這時候的朱元璋并沒有急著膨脹,在謀士朱升的指導下秉承著“高筑墻”(指的是加強軍事防備)“廣積糧”(指的是發展生產儲備糧食)“緩稱王”(指的是不要過早地稱帝避免樹敵太多)這九字真言的革命綱領,老朱就繼續低調的發展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除了朱元璋以外起義軍還有另外兩股非常強大的勢力,占領了東方一片的張士誠與手握西方大權的陳友諒,而朱元璋正好被夾在他們兩個中間,張、成二人就覺得老朱很礙眼合計著先要拿下他,但是他們的算盤打錯了,朱元璋先滅了力量最強的陳友諒,再取張世成,這樣經過幾年的攻伐,朱元璋控制了長江中下游最富庶的大片土地,同時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已經具有推翻元朝,統一全國的實力了。
公元1368年朱家軍又攻陷了元大都,打得最后一個元朝的皇帝逃回了草原,元朝宣告滅亡,老朱登基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真正的屌絲逆襲,但是他的崛起不單是靠運氣,首先他懂得借勢,借紅巾軍的名聲發展自己,其次他廣交賢能,知人善用,劉伯溫、湯和、徐達這些開國的功臣對他的成功起了重要的影響,還有就是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既得到百姓的擁護也得到地主土豪的支持,天時、地利、人和才造就了朱元璋的成功,打下江山只是開始,怎么治理對朱元璋來說又是新的考驗,作為農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沒有忘本,上位以后他就鼓勵墾荒、實行屯田、興修水利、輕徭薄賦這些惠民政策,讓飽受壓迫的農民朋友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明朝慢慢從元朝外族統治的恐懼當中恢復了生機。而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痛恨也是盡人皆知的,當然還是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為了懲治貪官他發明了各種駭人聽聞的刑罰,每次查處污吏都要殺好幾萬人,所以他也被稱為暴君,借著打擊貪腐老朱把一大票陪自己打下天下的開國兄弟們都殺了個干凈,當然不只是因為他們貪,更重要的是老朱怕自己被奪權,如果不處理的這些人朱家可能坐不穩江山,此外朱元璋還廢掉宰相這個官職,給自家的兒子都封了藩王,個個手握重兵,把國家大權牢牢的掌握在了他們老朱家的手上,這點也為后面朱棣順利的篡位埋下了伏筆,不過這都是后話了。到了晚年朱元璋可能是老糊涂了,被害妄想癥頻發,他設立了錦衣衛,就是一個特務機關,幫皇帝盯梢打小報告,在朱元璋的監視下很多開國的重臣要么就是不得好死要么就是晚景凄涼,最后功臣忠良都殺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走到了人生盡頭,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歲,朱元璋死后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
明惠宗朱允炆
有那么多的兒子干嘛選個孫子?因為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兒子,朱標本來就是太子,但是他死的早,本著立嫡立長的原則,皇位就落到了這個皇長孫的頭上,朱允炆上位以后,覺得一票藩王叔叔們的權力太大了威脅到了自己,就急速的開始削藩,燕王朱棣就坐不住了,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從小就跟著朱元璋在軍營長大,能力超凡。盡管他很優秀,但是他的生母身份非常的低,自己又不是長子所以皇位怎么都輪不到他,朱元璋封他當了燕王,對此朱棣是極度不滿,但是也沒有辦法,老祖宗的規矩就在那擺著,朱允炆這次削藩正好給了朱棣借口,他立即就起兵反攻朱允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朱允炆一個毛頭小子,弱不禁風的書生皇帝怎么和朱棣打?朱棣攻陷京師之后朱允炆就人間蒸發了,有說他去福建當了和尚也有說他跑路到東南亞。
明太宗朱棣
總之朱棣篡位成功,年號永樂,朱棣即位后對朱允炆的舊臣就一個字——殺,動不動就誅九族誅十族,朱棣這種手段雖然很殘忍但是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唬住了吃瓜群眾,國內的政權迅速的穩定了下來,朱棣治國也很有一套,在他的管理下當時社會農業繁榮、商業手工業突飛猛進、造船業最為發達,文化方面更是燦爛,朱棣組織了幾千人用時4年時間編寫了《永樂大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為了抵御外敵,朱棣還決定遷都北京,于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紫禁城在北京建成,可以說在永樂年間明朝基本上實現了全方位的進步,又有錢又有文化還會造船,那就出去炫耀一下唄,于是朱棣就派鄭和下西洋,鄭和七次下西洋遍布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打開了與海外各國的貿易之門還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綜合實力,在海外邦交取得成功之后,朱棣又打起周邊少數民族的主意,其實他的方法很簡單,聽話的就招撫,不聽話的就直接動手,為了穩定北疆朱棣一生五次遠征漠北,在最后一次出征中朱棣病逝,他在位22年勵精圖治開創永樂盛世,對后世的影響深遠。
明仁宗朱高熾
之后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因為他胖而且貪吃被后人稱為吃貨皇帝,但是胖并不影響他是一個明君,他在位期間大力的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賢能,尤其鼓勵百官進諫,這使當時明朝的朝堂開放清明,他還廢除了永樂年間的一些嚴苛的政策,對舊臣進行了冤案平反,朱高熾還停止了大規模的用兵,使百姓生活富足,可惜的是朱高熾僅僅登基九個月就死了,雖然他在位期間很短,但是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熾死后他的長子朱瞻基繼位,朱瞻基被稱為蟋蟀皇帝,他是很喜歡玩蟋蟀但是并沒有因此而玩物喪志,是明朝史上難得的優秀皇帝,執政期間善于用人、嚴懲貪官污吏、體恤百姓,他的時代是整個明朝的黃金時期,明朝在他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發展穩固,但是他也沒有活多久,38歲正值壯年的他就因病早逝了。
明英宗朱祁鎮
他的長子朱祁鎮繼位,因為老爸走的早朱祁鎮繼位時候只有九歲,所以國家大小事都由太后和老臣們做主,還好這些老臣們都沒有篡位的念頭,所以朱祁鎮前期的明朝還是很和諧,因為沒有什么事值得朱祁鎮擔心,他每天的任務就是玩,他的小伙伴就是一幫小太監,有個叫王振的太監最得朱祁鎮歡心。這時候旁邊的蒙古開始蠢蠢欲動,不久之后蒙古就大兵南下,明朝的駐軍平時養尊處優毫無戰斗能力,結果被蒙古軍一通胖揍,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中,朱祁鎮急了,他又沒有打過仗也不知道怎么辦,王振就跳出來說要陪著朱祁鎮御駕親征去收拾那幫蒙古胡人,朱祁鎮一聽好兄弟都這么說了那就走吧,于是他不管群臣的反對執意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征瓦剌,軍事任務都交給了王振,王振是個二百五他就是吹牛還可以,他又沒有打過仗他懂什么行軍?于是明軍被弄得人困馬乏疲憊不堪,到土木堡這個地方蒙古軍就趁機進攻,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慘敗,史稱“土木堡之變”,有多慘呢?這一仗明朝有66位大臣戰死,精銳的官兵全部淪陷,只剩下老弱殘兵不到十萬人,而且朱祁鎮還被俘了,王振也沒有好結果被手下的人給打死了,皇帝被俘的消息傳來朝廷立刻就炸了鍋,不過還好,朱祁鎮有個大義滅親的媽還沒等對方來要挾就把皇帝給換了,朱祁鎮被俘沒過幾天他的弟弟朱祁鈺就被立了新的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
朱祁鈺火速登基以后,蒙古這邊知道自己抓了一個皇帝,蒙古軍就以為自己撿了個大寶,誰知道勒索信都還沒有寫好就傳來了消息明朝的皇帝換人了,朱祁鎮被尊為太上皇,言下之意就是說,這個太上皇已經沒有用了,你們愛怎么地怎么地,蒙古軍差點沒被氣死,既然勒索不成那就搞點事情,如果明朝的朝內同時有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個皇帝那會怎么辦呢?可能就是打著這種看好戲或者是廢物再利用的心態,一年之后蒙古軍就把朱祁鎮給放了回去,而這個時候剛當上皇帝朱祁鈺已經做皇帝做出了癮,手握大權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嘛?于是他將回到北京的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這一關就是七年,朱祁鈺為了確保自己的皇位又把他的兒子冊立為太子,誰知道他的兒子并不爭氣沒過幾天就死了,不久之后朱祁鈺自己也病倒了,朱祁鎮這邊他雖然被軟禁著,回想起自己當皇帝時的瀟灑時光,如今卻被自家的弟弟關在這間破屋子里他能甘心嗎?加上朝廷有幾個大臣為了自己的私利,就趁著朱祁鈺病倒與朱祁鎮聯手偷偷的去南宮接出了朱祁鎮,帶著他進入了皇宮,宣布復位,把病重的朱祁鈺降為郕王,軟禁了起來不久之后朱祁鈺就死了,他是病死的還是被謀殺說不清,這個事件史稱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
明英宗朱祁鈺(復辟)
朱祁鈺在位八年,他登基的時候接手了哥哥朱祁鎮的爛攤子臨危受命,他抵擋住瓦剌又一波的攻擊保住了北京,執政期間重用賢臣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定,這一切都是不可抹殺的功績,朱祁鎮再一次登基之后他還殺了大忠臣于謙,因為于謙是朱祁鈺最得力的下屬,不過殺于謙的確是朱祁鎮一生的黑點,朱祁鎮前前后后在位22年也許是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境界升華臨終前他做了一件好事,廢除了明朝自朱元璋開始就有的后妃殉葬制度,隨后38歲的英宗朱祁鎮告別了這個世界。
明憲宗朱見深
朱祁鎮病逝以后他的兒子朱見深繼位,朱見深寬仁治國,平反了于謙的冤案,他減免賦稅,社會安定,但是他同時也任用奸邪,朝政有腐敗的跡象,總的來說普普通通,41歲的時候病逝,他的兒子孝宗朱佑樘繼位。
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非常的不錯,在明朝即將衰敗之際力挽狂瀾,努力的扭轉他老爸憲宗時期朝政的腐敗情況,驅逐奸佞、勤于朝政、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的發展為盛世,而且更為難得的是一生他只娶了一個張皇后,兩人伉儷情深,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由于朱佑樘只有張皇后一妻,張皇后兩個兒子小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死了,所以朱佑樘之后就由他的獨子朱厚照繼位。
明武宗朱厚照
因為是獨子,朱厚照從小就被寵大,所以性格比較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繼位之后在太監劉瑾的引導下做了很多荒唐事,他喜歡cosplay,在宮里模仿街市建造了許多的店鋪、妓院,讓太監宮女模仿青樓姑娘和老板什么的,把宮里搞得烏煙瘴氣,劉瑾還建了一個豹房,里面養動物、養女人,全國沒收來的錢也全部都放在豹房里,相當于朱厚照的一個小金庫,宮里都折騰成這樣了朱厚照還是坐不住,又開始惦記著出去打仗,有一年江南有一個人作亂,他非要親自去鎮壓,沒有想到大軍剛走到一半,前線就來報叛亂已經平息了,朱厚照居然把那個叛臣放了再由自己親手將他抓獲,然后大擺慶功宴慶祝自己的勝利,你說他奇葩不奇葩?朱厚照就是用這種惡作劇式的精神做16年的皇帝,31歲的時候在豹房病逝。雖然他淫亂了一生,但到死卻連個兒子都沒有,所以只能從他的叔叔藩王朱佑杬家選了一個堂弟朱厚璁來繼位。
明世宗朱厚璁
早期朱厚璁還是很給力的,把國家治理得像模像樣,但是后來與朝中大臣起了爭執,具體的原因就是朱厚璁要給他的老爸尊號為皇帝,但是他的老爸是藩王所以以王廷和為首的大臣們不同意,看上去是簡單的追尊事件事實上是新政與舊政集團的利益沖突,所以這件事情前前后后持續了20年,史稱大禮儀,大禮儀落幕之后朱厚璁剛登基時的那份想要做個好皇帝的激情就徹底消耗殆盡,他信奉上了道教,為長生不死聽信了一個道人的偏方,要取童女的精血入藥,為了保持這些入藥小宮女的潔凈,還不給他們吃飯,只能吃一點桑葉喝一點水,而且動不動就暴力對待,被折磨死的宮女不在少數,這還叫不叫人活了?這件事最終導致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宮變,有16個宮女趁朱厚璁睡覺的時候用繩子想勒死他,可能是太緊張了朱厚璁被勒暈了但是并沒有死,方皇后得知消息之后就火速的趕來救了朱厚璁一命,造反的宮女全部處死,那年正好是嘉靖的壬寅年間,史稱壬寅宮變,朱厚璁可能是被嚇著了,從此以后不再理朝,六十歲的時候駕崩。嘉靖帝朱厚璁雖然大半輩子都在修仙,但是其實他還挺厲害的,早期的時候他做了很多有益國家的大事,推行新政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后期的20年不上朝居然還能手握朝中的大權,但是同時這20年也是明朝變換最為危急的時期,明王朝已經日益的衰敗,朱厚璁死后他的兒子朱載坖即位。
明穆宗朱載坖
朱載坖能力一般但是他的運氣特別好,他的時代有一大堆能人賢臣,而且他也很會用人,重用張居正高拱等名臣,革新朝政廢除海禁允許海外貿易,外貿發展迅速,出現了全面開放的局面,所以他在位期間為中國賺取了大量的白銀,但是他有個致命的缺點——好女色,為什么是致命的?因為他就是每天縱欲過度,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在位僅僅六年就死了,兒子朱翊鈞繼位也就是萬歷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
老爸死的早,他繼位的時候才十歲,政事基本上是由張居正代理的,張居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之一,明代最偉大的改革家,聽聽這些頭銜就知道張居正是非常厲害的,在他的輔佐之下萬歷的前十年猶如打了一記續命針,使頹敗的明朝喘了一口氣,不過這也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張居正死后朱翊鈞開始自甘墮落,酒色財氣樣樣精通,朝政徹底的荒廢了,整整28年不上朝,有這樣的皇帝國家能好到哪去,百姓飽受官吏的欺壓,加上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不是旱災就是蝗災,就在國內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不久之后金軍南下伐明,這時候國庫都被朱翊鈞給掏空了哪有錢打仗?當然了朱翊鈞的小金庫是不差錢的,但是他不舍得拿自己的錢出來,難道國家不是你家的嗎?于是他就想到一個損招,加稅讓老百姓來買單,這還不是最絕的,收上來的賦稅一大半又進了朱翊鈞的小金庫,在這種情況下湊出來的軍隊去跟努爾哈赤金軍對撕,那不是找死么。果不其然明軍大敗,此后明軍實力大減,明王朝的亡國悲劇拉開了帷幕,朱翊鈞在位48年把身體和國家都掏空之后去見了祖宗,長子朱常洛繼位。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想好好地大展拳腳把明王朝拉回正軌,但是他在繼位十天就生病了而且一個月后就病死了,他的兒子朱由校繼位。
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歡木工,據說他的木工造詣已經是大神的級別,由于喜歡木工荒廢了朝政,朝中的大權被朱由校的奶媽客氏與大宦官魏忠賢把持,這兩人狼狽為奸各種打壓異己陷害忠良,魏忠賢等閹黨專制之后百姓的生活就更加的水深火熱,起義就越來越多,朱由校執政七年之后由于一次意外的落水生病了,為了治病他吃了一種仙丹,古代的仙丹你懂的,吃了幾個月后就死了才23歲,沒有后代,之后他的弟弟朱由檢登基,也就是崇禎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帝坐上皇位的時候大明的江山已經千瘡百孔,雖然繼位后他抓住機會以迅雷之勢除掉了魏忠賢一黨,清理了專權的太監們,但是隨后他又犯了一系列的錯誤,當時的明朝最大的外敵是東北的后金,崇禎皇帝重新啟用了袁崇煥,袁崇煥一經上任就把東北的防務布置的井井有條,沒有給后金任何入侵的機會,但是崇禎心急多疑,金這邊的皇太極一個小小的反奸計就讓崇禎帝以為袁崇煥與清軍勾結,聽信了謠言的崇禎皇帝直接千刀萬剮了袁崇煥,從此明朝失去了唯一的東北屏障,金軍馳騁東北大地就像進了自家的后花園一樣,而國內這邊農民起義日益壯大,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隊很快的發展到了百萬之多,明王朝已經油枯燈盡了,盡管崇禎帝已經很努力的想要做一個好皇帝,卻還是被歷史安排了一個悲情的結局,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陷了北京后崇禎帝在景山的一棵樹上自縊而亡,享年35歲,明朝也就此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