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產品來說,如何才能精準的找到并總結出其目標用戶是怎樣的一群人呢?
一、什么是用戶畫像(What)
用戶畫像最早是由交互設計之父Alan Cooper提出persona逐漸演化而來的,他最早提出persona的概念: Personas are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users.(人物畫像是目標用戶的具體表現形式)。Alan Cooper指出人物畫像是產品所尋找目標用戶的歸類化體現。
現在的對于用戶畫像尚未有一個定義化的說法,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最好的說法,用戶畫像是企業或組織在基于產品目標的基礎上,依據用戶的個人屬性、社會屬性、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而抽象出的一個標簽化的用戶模型。簡單來說就是“貼標簽”。
這些都是畫像標簽化的總結,通過這些標簽化的總結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到90后和遼寧人的行為方式和性格特征。
二、為什么要構建用戶畫像(Why)
為什么要構建用戶畫像,構建用戶畫像都有什么好處呢?像上面“90后畫像”“遼寧人畫像”一樣,貼上標簽以后,展示的非常生動形象,一目了然,關鍵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用戶層面來看:減少信息干擾,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
從企業層面來看:發現目標市場,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精準營銷
三、何時構建用戶畫像(When)
在我看來用戶畫像貫穿著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的始終,只不過在產品不同階段他所承載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用戶畫像在產品初期更多承載著發現目標市場,尋找細分市場,通過畫像進行思路驗證,找到產品的目標市場。
伴隨著產品發展和數據的不斷積累,用戶畫像也在不斷的完善和豐富,指導著產品體驗和使用更好。
舉個栗子:某購物類APP在上線優惠券功能,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卻發現用戶很少使用優惠券,原因是用戶不需要優惠券嗎?可能不是!在用戶訪談中我們發現一筆訂單使用優惠券需要點擊3級后才可使用,當把優惠券放到1級頁面后發現優惠券使用大幅上升,訂單數量明顯增長。
而在產品后期,用戶畫像可以有用戶的拓展和需求發掘的作用,當畫像展現出一類的人特點時,這些特點可能是另一類人也具備的。
四、 用戶畫像的構成要素有哪些(Which)
用戶畫像的構成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表述:用戶靜態屬性和動態屬性或用戶顯性特征和隱形特征,雖然稱呼不同,但他們都是對用戶內在和外在特征的描述。
五、如何構建用戶畫像(How)
1、數據采集
在數據采集之前,一定要明確產品的主要用戶群是哪些,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采集。
2、數據分析和畫像構建
接下來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收集而來的數據都是有用的,在分析數據之前必須對數據進行篩選,根據企業目標確立幾個主要維度,比如:你的用戶畫像分析的是誰?用戶在哪里?用戶需求是什么?所選取的畫像數據是否有意義?進行數據分析之后提煉出關鍵要素,構建畫像模型。
轉自:http://www.pmcaff.com/discuss/index/844986831948864?from=label&pmc_param%5Blabel_name%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