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心中心
精神分析核心概念與臨床實踐
528南京研討班第1天:
? ? ? ? ? (起源)我在半月前就訂好票,無意識對續紅導師人品味道喜愛同時能感覺到她心理功底的厚實是我向往和尊敬的,意識心想要跟隨她學習的堅定目標就在那一刻奠定了。在幾次幸福家活動中也得到續紅導師的關注,允許自己跟隨學習。我知道前方的路有好的明燈指引著,信心+愿力+實踐都是自己為選擇而獨自需要努力。15小時大巴車程,8點趕到南京,下了地鐵打聽南京大學,多虧遇到當地費老師,一句話:“你要去的地方正是我準備去的地方,是參加……我能感受到一些焦慮在這里,時間來得及……”瞬間平復我的焦慮狀態,一路上給我介紹此學校的歷史背景,而且我們準時到達教室參加今天學習精神分析核心概念與臨床實踐課。
? ? (理論)第一次聽外國人紀蕘馬先生講課還有翻譯員,聽課的內容在翻譯后聽到。由于沒有看到續紅導師的團隊坐哪里,我就在后排空位開始了聽課,很快被課內容所吸引,把自己完全投入在聽和文字記錄之間……
? ? ? ? ? 紀先生從精神分析領域、有關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和拉康流派之間關系……工作中相互差距的鮮活性是痛過臨床經驗探索發現病人癥狀之間關系的無意識的思考,了解病人的通過夢在言說過程中不知道有一個知道在,夢是來自患者無意識自發的產物,是給分析家最好的“禮物”。使分析家工作重點在兩部分對話:無意識和意識。
? ? ? ? ? 其中夢就是一個解決,也許分析家不明白的、不理解的,這些資源所有的一切都有了,都來自患者夢的言說的話語、思考過程,他們有恐懼有欲望。但是在臨床中患者朝向一個人講話、有圖像能看到并思考著恐懼和欲望,這些不能講出來的東西…弗洛伊德臨床總結經驗說:“夢的無意識的王道”。所以在夢中完全無意識的展開……有時在治療的結尾會是一個超越、跳躍或反轉。這也是吸引我思考為什么會這樣的一個動力點之一。
? ? ? ? ? 接下來,紀先生進一步還區分講解催眠和夢的區別:1、催眠會幻起創傷,也可說出來,但無任何交流,病人回憶中知道自己狀態,回憶中有可能真實或不真實都沒辦法回到哪里,也就是說沒有辦法反轉的回憶(當時的參與情緒狀態),只是就在那。會有失敗也會有治愈會松弛。2、催眠會施加,對方在催眠的過程會遺忘。
? ? ? ? ? 而精神分析家對患者夢的治療1、是咨訪交流的關系? 。2、使患者重新回到回憶、參與、重新獲的回憶。
? ? ? ? (案例依據)紀先生舉例關于地震創傷中,咨詢師的危機干預時,受災者講述事情;多年后災民有嚴重疾病爆發會講到這個事情時,才是真正的治愈,而之前的干預咨詢只是敘述。分析家在慢慢陪伴熟悉起來這個分析起著功用作用。這就是在主體之外的外在性,所完全經歷了過程。還舉例臨床中工作三年伙伴突然談論起“性”事件,鮮活的回憶像重新經歷一遍。這讓我本人自由聯想到自己在青年時期的一場火災事件的經歷浮現出來,很多碎片被激活,情緒的感受、場景的再現似乎三年的療愈仍在二十九年后的此刻一些翻轉的回憶又一次被清晰看到、我內心有波動、委屈壓抑、恐懼害怕、抑郁的情緒、我看見了發泄著我允許自己狀態的出現,同時保持一份覺察在課堂中、在和續紅導師的空間之間“戰斗”著迎接。
? ? ? ? 這也就區分開了回憶和歷史,紀先生說:“回憶并不是歷史,歷史指的事件的歷史性的意義。人們總會根據現在(角度)來看歷史,歷史是會被修改的。因此分析家的治療,允許我們從新回憶歷史,允許我們忘記歷史。”那么精神分析家治療會分兩部分:1、產生病理性壓抑? 2、產生非病理性壓抑和非產生病理性的壓抑(這兩部分還不懂,需要進一步探索學習)。治療讓我明白:我被壓抑的部分總會回來,讓我看到有時莫名的傷感痛苦來源于重大事件創傷后被壓抑的部分,以拉康學派分析是我個人成長中結構遭到破損的部分。就在我明白根源時我內心情緒釋然消退著……
? ? ? ? ? ? 溫習到這我此刻體會了弗洛伊德說無意識是思想、是個“記憶的盒子”。拉康說到無意識痕跡、是能指。紀先生解釋無意識不是什么都忘記(被遺忘的不是事件、不是情緒;而是不愿意去回憶和思考,稱之為精神事件),無意識是一段記憶、回憶,鮮活的回憶。那么通過“夢”,夢里過去做的,成為標志性的事件,精神分析家稱為精神事件(:指的話語、詞、情感、情緒……的思考),這種思考往往是驚恐無力逃避的;怎么辦呢?回憶? 就是一個辦法,有勇氣去面對、有去思考的勇氣,在帶著這部分繼續活下去。因為這種意義對精神分析是一個進步、對人類的進步!!!如今的電影、戲劇表演等方式,匯聚起來的勇氣讓我們知道可思考的多種途徑,而不是被摧毀,如果一旦被摧毀無法活下去……)這里讓我自由聯想到我的7歲意外事件撿回命來,那種驚恐、害怕、無助的感覺還在那里,我用文字快速記錄那份內心和身體感受,我讓自己去勇敢回憶面對思考……釋放
? ? ? ? ? 精神分析通過患者無意識話語的世界,唯一之工具解決辦法:去傾聽。患者除了說話,只會說話,無要求、無提問。紀堯馬先生總結經驗說:“我們沒辦法處在披者位置去找解決辦法,但披者自己可以找到,只是我們去傾聽、不做更多解釋、只是去承認對方的價值。
? ? ? ? ? 這也是作為心理咨詢師工作的最高素養:抱持中立態度、不指責、不評判、補貼標簽、不干預……其中傾聽是多么的重要,聽不僅僅是聽,而是透過對方的話語聽見來訪者背后的需求,而后的回應,咨訪關系產生出來,交流的開始。
? ? ? ? ? 任何在臨床中對另一個人說出來交流,給分析家講…要講的…可回憶出來、稱為可能,重新回到身上不同的時間重新復活。1、如果是創傷后遺癥狀,幾年后,在一場大病中重新經歷了一切(寒冷、失落、痛苦……)得到兩種現象:有些人被激活、恢復、健康、療愈。有些人被壓碎、真正成為殘疾人。
精神分析治療:傾聽、允許、承認、交流、存在、找到兩劇S1+2(像兩個劇院橋梁搭起來,兩個劇之間癥狀搭建起來)找到兩劇之間的緩沖,允許被分析師激活的過程可能被遺忘的部分;可以去閱讀抵達的信息去工作;陪伴患者面對恥辱感、羞恥感去有勇氣有辦法戰勝、走向改變、人格“面子”重建:接納自己的當下、允許自己有勇氣說出來。
? ? ? 晚上,續紅導師帶著我們一起回顧白天課內容,溫故而知新拓展出自己的思考和內在的洞見。而我帶著筆記本邊聽潔瓊和老師的話語,邊翻記錄跟隨著內容,我發現自己腦子里似乎沒有記住上課內容,又似乎很多東西在那里存著。還發現自己每次和潔瓊的內容都搭不上,而她又和續紅導師的理解很相應,我有些對學到的知識在理解上對自己產生懷疑了,內心出現不易察覺的失落和不解的情緒只是一點點但很快滑過去了(我認為這是后期事情的發生之前,自我開始精神分析中的第一步的第一個事件現象S1)
(回顧反思)以上我第一天的“無意識”詞條理論溫習,很多部分不是很理解、通過下午案例督導,串聯知識理論,精神分析和案例實踐層面的距離,在不同劇場上演不同畫面,看到自己興奮的狀態,更細膩案例實踐場景更真實,在傾聽課程中,內心會冒出微弱的火花閃現。第一天聽課狀態:清空、認真、投入、興奮,被激活的點涌出總想表達說出自己的感悟和自由聯想起生活中忽略的回憶,對自己無意識有了初步接納看到的東西存在者,繼續去聽更喜歡紀先生案例督導環節、同時看著自己的興奮狀態有些不好控制,很開心期待第二天的內容……
對于咨詢案例督導師(技術),我學習到:1、(對外界的重復),首先理解來訪者資料更細節的東西,以及咨詢師的咨詢過程中內心狀態,可以另一面去看自己咨詢的成功的自信心狀態,我們對外界的重復是關系建立的一種我聽到了他說的什么?聽到的回應、也是對來訪者再重復運動中,在治療過程中病人自己治療的方式,也可以在咨詢中重復的同時給出方法是可以前進。
2、咨詢師的自我覺察,話語重復技術是否有依戀、或過度、或模棱兩可讓重復呈現。
3、咨詢師不要企圖去懂得病人,自由聯想很重要,話語權要給來訪者,當病人也有權力多知道一點,會給咨詢師訊息時,這也是患者的一種權利。
4、作為咨詢師把認為好的或不好的不去評價,我們也可以通過另一面看自己成功,來訪者可以在咨詢中重復、退形等也同時給出方法可以前進的勇氣。
5、對方有言說的權利,在傾聽中找到披者困難點,也是個優點是想解決、突破口,要使困難變得鮮活、松動、激發,而不是僵硬。學會要抓住“詞”去回應(探索)。給她更多價值性、更多位置。
第一天: 量大? 激發? 興奮? 看到
關鍵詞: 精神分析? 無意識? 夢? 話語? ? 精神事件? 勇氣? 催眠? 回憶? 松動? 翻轉? 壓抑? 主體? ? 位置?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