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李子柒為什么能依靠短視頻火遍國內外?
因為李子柒的生活就是人們向往的生活,安逸恬靜,歲月靜好。
我們常常感嘆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生活和工作壓力席卷而來,消極情緒不斷滋生。
我們不是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好,而是人天生就有惰性,我們希望過著像古人那樣,與“琴棋書畫詩酒花”為伴的咸魚日子。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古代當咸魚,你想去哪個朝代呢?其實,大宋朝就很不錯。那么,古人在歡慶佳節時,會玩出什么新花樣呢?
《挑戰古人100天》就饒有趣味地做出了詳細的解說。
這本書的作者是云葭,她是作家,也是編劇。
她醉心于詩詞研究,更喜歡研讀歷史,作品創作十余年,已出版上市作品高達17部。
她結合了自己多年的詩詞賞析文集創作經驗,用一種輕松愉悅的創作方式,將宋人有趣的、安逸的生活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
人人都愛聽故事,作者就巧妙地以富家小姐李小娘子為核心點,按照時間順序串接了27個小故事,介紹了古代文藝青年男女的生活日常。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宋朝真是一個可愛的朝代!宋朝人不但會生活,而且生活方式不拘一格,精致的節日生活簡直超乎我們的想象!
01端午篇
在宋朝,端午是個很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初五,大街小巷都沉浸在濃郁的節日氣氛中。
這天,主人公李小娘子一起床就和母親李夫人坐馬車去大相國寺燒香祈福。
路上,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有賣桃枝、柳枝的,有賣花草、艾葉的,有賣飲食小吃的,應有盡有。
李小娘子還自告奮勇地說要幫家里人包粽子送給親人好友。但是這個提議被母親拒絕了,她說會通知家里的廚司多做準備,覺得女孩子準備蘭湯浴更重要……
母女倆在祈福時遇到了好閨蜜孫姑娘和她媽,所以她們結伴同行。
愛逛街是女人的天性。李夫人和孫夫人結伴采購節日要用的艾草、張天師像、菖蒲酒等,李小娘子和孫姑娘就去藥材鋪準備蘭湯浴用的中草藥,當然,兩閨蜜不會忘了挑選節日新衣、各自愛吃的小零嘴兒……
02七夕篇
在宋代,七夕就是乞巧節,與我們現在的“情人節”的概念八竿子打不著。
如果一定要賦予這個節日特殊的意義,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古代“少女節”。
女孩們通常會在七夕這天晚上搭彩樓,舉辦乞巧儀式。古代婦女重女紅,所以姑娘們都希望織女娘娘能賜給自己一雙巧手。
李小娘子則不同,她的快樂就是能在這天逮到機會出去玩。雖然是這樣,她也不忘提醒母親為自己準備乞巧用的蜘蛛。
李小娘子與孫姑娘相約龍津橋,一出門,就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樣子嚇傻了。
她們倆先是找了家店鋪潤了下嗓子,就抓緊辦正事去了,她得按照母親的意思添幾件新衣,多買幾個“磨喝樂”人偶……
潘樓街實在熱鬧,街上擺滿了七夕常見的觀賞植物,叫“種生”。雖然母親沒有吩咐說要買,李小娘子還是給她媽帶了一盆……
03中秋篇
宋朝人愛喝酒,特別是在中秋節這一天。
汴京城酒樓業有一風俗,中秋節賣新酒,賣完就把酒樓門口的旗子摘下來,方便買酒的客人了解酒樓賣酒情況。如果發現酒樓門口沒有掛酒旗,可能是因為生意實在太好,酒早就賣完了。
除了喝酒,宋人還喜歡在中秋這一天吃螃蟹。每年的中秋是螃蟹上市的季節,這時候的螃蟹最為肥美,此刻,李小娘子家仆人正拎著幾袋螃蟹,還有石榴、葡萄、橘子往回走呢!
你能想象,年輕人的通宵狂歡,其實在千年前就有了嗎?
汴京人在中秋有外出看花燈、賞月的傳統,特別是年輕人,都喜歡去酒樓聚會,而最受歡迎的酒樓要數樊樓和太平樓啦。
可是,一般在節日前幾天是訂不到包間的。
值得稱贊的是,孫姑娘的哥哥是一個善于籌劃的人,在半個月前就訂好了樊樓的包間。
在李小娘子和哥哥到樊樓的時候,孫姑娘和哥哥們早就等著了,正在點菜。他們一齊點了湯骨頭、姜蝦、還點了螃蟹,邊吃邊賞景。
在包間,他們一眼就能看見整條街的花燈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還能聽到附近勾欄瓦舍傳來的樂曲聲。
美酒佳肴、對飲吟詩、賞燈賞月,不亦樂乎!絲竹聲、鼓聲、唱曲聲……不絕于耳……
大家伙酒足飯飽,一齊離開了樊樓,去汴河放水燈、看畫舫,回家參加祭月儀式……
04重陽篇
端午、七夕、中秋是青年男女的狂歡日,趕上過節,好吃、好喝、好玩的一大堆,它們甚至還能光明正大地組團出門玩耍。
相比之下,年輕人倒不怎么注重過重陽節,重陽節是父母輩重視的節日。
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九日,而“九九”則通“久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
每到重陽節,各大禪寺都會舉行齋會,寺廟中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李夫人就是一個虔誠的人,她幾乎每年都會去,而李小娘子也常跟去寺廟湊熱鬧。
這一天,李老爺一大早起來就擺弄他從市場上精心挑選的各類菊花。有桃花菊、有金陵菊、有萬齡菊……品相極佳。這都是李老爺一大清早上街,淘回來的寶貝。
他是陶淵明的鐵桿粉絲,熟讀陶的詩詞散文不說,更羨慕陶的隱居田園生活。他崇拜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更是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正當父女倆賞花聊天時,閨蜜孫姑娘來了。她約李小娘子出去玩,應重陽登高賞景的風俗,去山上賞秋景。李小娘子得到李老爺的允許,也就欣然答應了。
李夫人見孫姑娘來了,就送了一份精致的蒸糕給她。蒸糕上面插著小彩旗,還撒滿了杏仁和栗子,看起來就讓人流口水。
要知道,親友間互送蒸糕是重陽節的傳統。李夫人為了孫姑娘,特意提前留了一份。
得知女兒和孫姑娘要登高賞景,李夫人又準備了其他糕點、水果、菊花酒,讓她們帶上………
05新年篇
在宋朝,跟現在一樣,過春節是會放假的。李小娘子的父親是當官兒的,所以就待在家里啦。
除夕這一天,他也沒閑著,幫著李夫人指揮下人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家里傭人又是擦灶臺,又是擦柜子,幾乎里外都清掃了一遍。
李夫人忙碌之余,還不忘叮囑自己的女兒去試一下拜年用的新衣。李小娘子則對裁縫的手藝非常放心,她覺得這是一家老店,而且每年都去那里做,試都不用試。
打掃完家里,李夫人風風火火地去佛堂清洗神龕。清洗神龕非常重要,每年新年拜祖先,神龕是不能有一點灰塵的。
隨后,母女倆去一起去門口掛桃符。什么是“掛桃符”?就是把畫著神荼和郁壘兩位門神像的桃木板掛在大門口,據說有鎮住妖邪的功效。
大戶人家通常會準備豐盛的除夕晚宴,李家也不例外。這不,李夫人馬上就盯著廚房準備晚宴去了。
這時,李老爺從外面提了一壺屠蘇酒回來,說是老友好先生送的,這下又可以開懷暢飲了……
除夕晚宴開始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著美味的餃子,喝著屠蘇酒,說著吉利話。
飯后,外面傳來了響徹云霄的爆竹聲,大家一起守歲,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此時此刻,不由讓人想起“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06結語
宋人過節太精致,空氣中都彌漫著浪漫喜慶的節日味道!過節這么熱鬧,平常又怎么樣呢?通讀一遍書籍,我的感受是:古人生活著實美!
喝茶、撫琴、掛畫、插花,夠文藝!
馬球、投壺、飲酒、蹴鞠,夠奔放!
賞歌舞、輕泛舟、送香囊、齊踏春,夠浪漫!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感受古人消遣時光的樂趣,不妨翻開這一本《挑戰古人100天》細細品讀一番,相信你會跟我一樣,對宋人生活心向往之。好想回到古代,當一回咸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