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買這本書時是被書名吸引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多好的名字啊,每個人都要面對孤獨,要承受孤獨,孤獨的感覺是自己最害怕的體驗一種,我承認我想治愈自己吧。
打開書后才發現這不是讓你如何體驗孤獨,從容應對孤獨,而是一本由臺灣眾作家而寫的散文集,那么即來之則安之,也就讀了起來。
散文是美,就像在夕陽下品一杯葡萄酒。
對于臺灣文化、臺灣作家一概不知的我正好學習一番。
我知道了林清玄、亮軒、余光中、木心等等,盡管他們都是非常有名,而我的的確確第一次接觸他們的文字。
林清玄形容歲月在一位女人身上留下痕跡,可以這樣:春風依稀十里柔情,夜月憶是一簾幽夢,翠消香減,就你是一個不動的電鏡頭,鏡中的人飛速快轉,花瓣正準備一瓣一瓣地辭枝。眼前的輪回,歲月的流逝,在他的筆下一切是那么的平淡。
亮軒的童年,青田街七號,這個單看名字就會有一種詩意的感覺,果然出了很多臺北歷史上的大人物,于右任、瓊瑤,還有還多各個方面的專家,作者小時候天天被這種空氣泡著,怎么能不變得優秀呢?他寫到:我們說得出的,跟我們的記憶有距離,我們記憶中的,跟當年的情況又必然不相等。是啊,每個人都在回憶久遠的逝去,抵達后方知一切都已不如初,可能是它沒有變,是你的記憶有了偏差。出差多次,各地美食永遠是記憶中的最好吃,當我有幸第二次拜訪后,怎么也找不回原來的味道。
吳敏顯寫到:一輩子當中,肯定有過從某個站上車之后,便不曾在這個站下車,同樣的,也會有過在某個站下車后,再沒從那兒上過車。是啊,人生匆匆,每位都是過客,我們去過的太多地方,這輩子也在也沒有機會去過,看來要珍惜你所去過的,所經歷過的。
我只知道我會長大,但從沒想過,她也會老。我被這個句子驚到了,小時候的我們,感覺日子很慢,渴望快些長大,二十歲的我們,才有意識父母在慢慢變老,三十歲的我們,才會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去看著父母慢慢變老。而你能做的,只能看著。是啊,生命始于哭泣也終于哭泣,在有限的時間,對老人們好點,多一些笑容,多一些交流。
果子離在散步在傳奇里寫到,我這巷子真靜,靜坐,就會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聽到毛發延展的聲音,眨眼時眼皮撞擊的聲音,以及靈魂輕輕飄走,又躡躡腳回來尋訪的聲音。讀到這里的時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思與想象力,這哪是靜啊,分明是在靜的四周都裝了大號的擴音器啊。
一位作者寫到關于戀人間的故事,我們真的以為,錯過了這一個之后,下一個會更好?真正的感激是無需言謝的默契,我還是我,但不是原來的了。在愛情當中的人是最難琢磨的,喜歡別人的缺點的是你,厭惡別人優點的也是你,我們每個人都變了,還要說是只有你變了。
書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我知道我只看到了優美的句子,還是多么的淺薄啊,這些作者很多已過花甲之年,他們有太多的人生經歷,在他們筆下有著對人生的感悟,在細微之處,盡管我只看到了表面,無法更深入體會那個年齡對于生命,對于過往,他們的心態,他們的處世之道。
愿這本書還能再給我一些什么,有時間還需要走進去,再次打開,收獲又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