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實習生你還是選擇休學吧,讀書成本太高了

前段時間,咪蒙支持在校實習生休學的觀點引發爭議:陳小鮮,咪蒙團隊的實習生,大二航運專業,她發文支持她休學,全職在咪蒙團隊工作。

這個實習生選擇休學,還是繼續回校念下去,拿學位證和畢業證?

這就是權衡取舍的問題。

選擇繼續念下去拿學位證的收益是:

畢業證——及這個證書帶來的工作機會。

大部分讀者都是反對咪蒙的做法,因為咪蒙并不知道學校的畢業證在現在社會的職場意味著連進門的資格都沒有。

上述的爭議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 ? 雙方定位的收益;

第二 ? ?每個人的機會成本都不一樣。

咪蒙的實習生陳小鮮,國際航運專業,被調劑的。

她大二,選擇讀下去的成本有:

1.顯性的成本:

學費,伙食費等

2.隱性成本 :時間

也就是她本應該花兩年時間,在學校過完,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但同樣的兩年,她可以在咪蒙那里實習,學習新媒體運營的東西。而且是最頂尖的自媒體,還能拿到價值不菲的工資。

也就是說,已經在咪蒙那里實習的陳小鮮同學,選擇繼續回校讀下去的成本非常高昂。

她回校,“上課的時候,她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聽課,但是老師的課實在太無聊了,聽著聽著就走神了。

她發現一整節課下來,自己連書都沒有翻開過,也沒有動筆,當時就覺得這個狀態特別可怕。”

這些時間的低效同樣也構成了她的隱形成本。

而她同樣的時間卻可以學習100W+的文章是如何起標題,怎么行文,咪蒙是怎么處理日常素材......這些機會都是大部分新媒體工作者得不到的機會。

而她繼續讀下去的收益:

在航運公司實習,拿到航運專業的畢業證;

同窗友誼;

有畢業證可以考公務員或者需要畢業證書的企業工作的機會;

而在咪蒙那里的收益:

實習兩年,很可能兩年后成為有經驗的資深新媒體運營,價值倍增。

如果你是陳小鮮,你會怎么選擇?

我當然選擇繼續留在咪蒙那里實習,直接休學。因為選擇繼續回校,舍棄實習的機會成本實在太高昂了。


這就是權衡取舍的成本——機會成本,也稱為選擇成本,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連接我們此前提及的選擇:你要得到一種東西,必然舍棄了其他所有可能性。 而你付出的成本,是你選擇其他可能性所得到的最大收益。

比如你在人流地段北京路有一個祖傳的報紙攤鋪位,你這時接手有幾個選擇:

A. 可以用來賣報紙,因為你們家已經跟報社提前訂了一年的報紙,花了3000元,預計售賣報紙收益是 3100元,收益100;

B. 有親戚愿意低價給你進貨賣面包,賺得的都是你的,成本預估是每月2W,收益凈賺5W;

C 有人打聽希望能用大價錢能租下這里,改造成便利店,他愿意花20W。

那你這個鋪位的資源,成本是如何衡量的呢?

賣報紙的成本是什么呢? 你拿來賣報紙就賣不了面包或者轉租,這時你賣報紙的成本還是3000塊的訂閱款嗎?

不是,3000只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W。你本可以選擇C選項,拿20W的收益。

同樣,你和親戚搭檔賣面包,成本也是20W。因為你都放棄了C的收益機會。

而選擇C的最大成本是5W。

真正的成本,是放棄了的眾多選項中,價值最大的那個選項。

也就是,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當然這里有個前提,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可選擇的項目。 若不是能用戶這個資源去做的項目,那就不屬于你的機會。

例如政府禁止你外租出去,那外租就不是你的機會。

例如大多數在校學生來說,咪蒙實習的機會,就不在大多數人休學的機會成本里——因為你休學了可能就無所事事!如果你無一技之長,只會逃課打游戲,那么你休學的成本反而更高,你會失去畢業證及其帶來的就業機會!

而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或者像在學校就成名的演員,運動員,他們選擇繼續讀書的成本就無比昂貴。

這時候,當然選擇休學啊!

5分鐘經濟學學習筆記:

1.1 稀缺,這個世界最基本的事實

1.2如何運用稀缺賺錢 -

1.3我們每個人自帶的稀缺資源是什么

1.4 選擇吃酸菜魚還是吃牛扒?我們總要面臨權衡取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