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再好,可如果不去實踐一切就會是紙上談兵, 今天就詳細的拆一篇文章。今天要拆的文章是《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讓他自律是本事》
文章以對話的方式作為開頭,用最常見的居家辦公場景,引出讀者的共鳴感。
然后理想和實際中的反差畫面作對比,一是更進一步引起讀者的共鳴感,二是引出本文的主題“不自律的孩子,時時刻刻要父母在旁監督,父母少嘮叨一句,他立馬能“擺爛”給你看。
但其實,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的鏡像。”
提出核心觀點,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只差在了“自律”
小標題1:提出一個論點,教育最大的錯覺是認為孩子會自覺
引用網絡上常見的逼孩子10個自律方法和一個兒子沉迷網絡游戲,而父親手都敲出血了 ,卻依然無法讓孩子自律。
然后以“這不就是我家孩子,一樣一樣的,來寫出大部分父母的心聲
然后再次引出普遍情況,大多數的孩子自律性底,需要家長多引導。
引入名言,提出父母一放養,孩子就“放羊”,再次重申父母需要重視對孩子自律的培養。
同時也引出父母也存在不自律的情況, 也是用常見的例子來說明。
最后提出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我們做父母的都做不到,更何況孩子呢?以人心比人心進一步說明自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
小標題2接著前文提出自律不是逼出來的,而是養出來
用實際中的小故事舉例說明養出來的自律有多重要。
然后引出孩子要自律是需要“內在動機是我們因為喜歡,才去做一件事;
外在動機,則是我們會因為某個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個行為。”
而家長就是要做引導孩子自律的外在動機。當孩子的自律模式養成后,孩子自然就能夠有自律。
標題3:做父母,是有期限的
先用名人分享的故事來說明第三個小標題,做父母是有期限的。
引出父母應該在孩子該管的時間就去管,“別等到孩子羽翼漸豐,才后悔當初對他過度放養”。
借用人民日報中每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都不一樣,來告知家長針對孩子不同時期需要的方法也不同。
最后則在根據前文所說,來再一次說明家長也是需要做一成長型的父母、在不同的階段針對孩子自律性不同采取的方法就會不同
本方采取的結構應該是遞進式結構。
本文金句有:
1.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離不開父母日夜點滴地托舉。
2.“自律的孩子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孩子一定自律。
3.父母一放養,孩子就“放羊”。
以上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拆解方法。希望你能完全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