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我認識了嘻哈、喜歡上了嘻哈。每個周六成為我最期待的日子。每次看節目都會心潮澎湃、血液上涌,就是讓我有很燃的感覺。
也許是日常生活的重復單調,這種熱血沸騰的時刻實在稀少,相比日復一日里的寡淡生活,嘻哈音樂讓我似乎可以放飛起來。
最近一期火藥味十足,嘻哈的diss文化正式在大眾面前展露無疑,引發一場選手之間、嘻哈團體之間的互撕大戰。因節目最近太火,嘻哈圈的互撕成為娛樂圈的互撕,吃瓜群眾、站隊群眾、前線撕逼群眾紛紛加入。但再深入了解一下,是能理解pg one的那首diss歌,黑怕文化的沖突性本身就是內核。
而這個夏天,嘻哈吸引我的是這些歌手的keep real和自信狂妄,我很羨慕這種人格精神,同時是嘻哈音樂帶給人的激發鼓舞精神,那種押韻的訴說,在節奏變換里或吶喊或憤怒或懷念,就好像一個戰士精神,撕下世故圓滑的外衣,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想法,對世界的一次戰斗。不服、自我、桀驁不馴,當然也可以一個人在夜晚面對空蕩的房間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越了解嘻哈,越發現里面的多元化。尤其歌手的人格特點在音樂里的放大,讓音樂極具個人風格。
我喜歡上嘻哈,在工作很煩躁時聽上幾首,我就一下能找到自己,回到real的感覺。這是嘻哈的魔力。之前我把這個節目安利給一個好友聽,好友是一個內斂的女生,乖張而不放肆,倔強而不執著,與我性格有些類似。我推薦她看時,我依然是很high的狀態,但她接受不了。她還是更喜歡聽她的那些溫情脈脈的歌曲,平和友好的溝通方式。嘻哈歌手那么狂傲,是讓她不太舒服的。我這時明白原來我內心的桀驁感比她強很多,我在我的生活環境里無法狂妄,只能規規矩矩、友好親切,并學會一些變色龍似的環境適應法則。在現實面前,我膽小懦弱、惴惴不安。我實在佩服那些rapper的勇氣和堅持,那份狂妄之下需要承擔的更多。?
身邊一些朋友也接受不了嘻哈,尤其略年長的。人們永遠不能超越他所生活的時代,這是馬薇薇微博里提到的,她說她和她男友一起在家重看《雨中曲》,兩人激動得想要學踢踏舞。我能想象那種場景的美好,當我看《中國有嘻哈》時,我也有很激動的感覺,有那一刻想對生活說去你Y的,聽到感動之處也不禁流淚。也許我還有年輕的心,對于生活,我還偶爾想要跟它戰斗。
但終歸會與生活、與現實和解的,這我是知道的,可年輕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多巴胺分泌旺盛時期,我可以狂到diss 天diss 地,即便有一天這些狂妄的rapper 不得不唱著對世界的頌歌,這段年輕的歲月都是熠熠發光的。如果真存在上帝之神,他肯定也會特別喜歡這幫年輕人,因為在未成年以前他們在泡沫里想象,在年輕之后他們又活得像條狗,只有青春時光里,他們如齊天大圣。
而那些直到年老依然如戰士的人們,活得如戰神,如張楚、竇唯,嘻哈里如陳冠希。但已沒多少人愿意看他們這些老炮的戰斗,只有聽到樸樹的《平凡之路》時才熱淚盈眶、凄然淚下,感嘆一句青春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