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視劇《余罪》熱播,演員張一山跟著火了一把。我沒有追劇,不過看了不少花邊介紹,大致有所了解。
所以,在圖書館看到這書立刻就借了,果然很精彩,我看的一會內心糾結,一會哈哈大笑。看完只想說:哪里有其余幾本啊!我統統要看啊!
連著看完其他幾本,對人物感覺會更加立體,目前感覺:
1太正的警察也許很多事都干不了
解冰是個高大上的人物,這本已經是4了,之前應該也提到不少。警隊同學提到他也都是豎大拇指,在余罪面前也這么評價解冰:做事漂亮,口碑好,對下手大方,有辦案能力,得領導賞識。簡單明了的說,也就是三觀正,情商智商都高。
可是,和余罪相比較,我還是更喜歡這個余賤人(解冰喜歡的安嘉璐,我怎么覺得也是對余罪有點意思呢?看看,不是我覺得他更招人喜歡吧)。相信作者塑造這個高大上的人物就是起到這個作用的。當然,也得告訴我們,警察隊伍里還是有像樣子的好人的,哪能都不按規矩辦事呢?
解冰在翼城辦團伙偷牛案,就被地方官員耍的團團轉,雖然余罪之前和兄弟又不擇手段,搞了幾個嫌疑人進了局子,也絲毫沒有進展,眼瞅著時間耗不起,就要前功盡棄。最后,寶還是得壓在主角小余身上。
警察有警察的難處,很多事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明的暗的規則也就出來了,有時候知道誰是幕后,拿他也沒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能再查下去,確實也很無奈。
2看起來不正經的人可能是夠義氣的好兄弟
先不說余罪是個好警察,這本書里也是一直到后來,他被明升暗貶,到了羊頭崖派出所,出了偷牛案,看到百姓的疾苦,在一路偵破中,慢慢才提升了警察的自豪感。
所以,這身警服對于他根本是可有可無的,他當了警察,爸爸自豪對于他可能到更重要一些。前半段的帶領反扒大隊集體造反,主要因為兄弟受傷了。
所以說,大家口中的余賤人,其實很重感情,和他做朋友,做兄弟,除了平時不會大方請你吃吃喝喝,關鍵時候真是不會掉鏈子。雖然同學對他的評價就是:警務不懂,狗屁不通,只會喝酒鬧事整人。可是,又不得不服他。
而且,這樣的人活得很真實啊,用黃渤的話說:反正也就長成這樣,不會有偶像包袱,拿自己開開涮,怎么舒服怎么來就好了。和身邊的人在一起到更沒有距離感,總是能一團和氣的。
這小子鬼點子還多,屬于眼珠子一轉,壞主意就來的主。反扒大隊被集體撤職,等重新召集人的時候,很多人心冷了,不愿意回來,他出的主意,喊人吃飯,從關系好的開始喊,喝了酒就唱歌,《兄弟之歌》,唱著唱著,就感動了,不愿意出來的就打電話騷擾,電話里啥也別說,接通了就唱歌,還是那首歌。在一起流過血,交過命的兄弟啊,備不住這么煽情,很快人就齊了。
3“人之初”無所謂性善、性惡
這話是老干警馬秋林說的
“有人說人性本惡,也有人說人性本善,我活了這么大才覺得,人性就是人性,沒有什么善惡,就看你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經歷著什么事,還有你會做什么樣的選擇……”
這是老馬在夸獎余罪找到了做警察的“動機”時說的話。
是的,賊王“黃三”做了一輩子賊,收養幾個孩子,還禁止他們偷盜,在自己可以頤養天年之時,為了這幾個孩子頂包入獄,拖著病弱之身,最后死在審判前。很難用善,或惡來概括他。再或者,我們很難用善,或惡來概括任何人。因為兩者在人的身上總是同時存在的。
所以,余罪的種種不合理、不合法,讓謝冰鄙夷的手段,最后都成功的辦成了事,可以說用錯誤的方式做成正確的事,又怎么能怪他呢?反正到我這里,只有“佩服”兩個字。如果簡簡單單,照章辦事就能辦好,誰愿意走險路呢?
在涉及到社會陰暗面,涉及到不合理規則的時候,只能靠余罪這種人才出馬搞定了。如果每個系統都有這樣的人才,倒不失為一種好事,這么兩條腿走路,可能才能闖出一條路來。
來一段讓我看了熱血沸騰的:
他站在前排,陰著臉,幾乎是咬牙切齒的道:“我聽說二冬被人捅了兩刀,他不光是我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我剛才想,如果如果被捅的是我,如果我知道現在反扒隊和我珍惜相處的兄弟都龜縮在隊里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敢干,我會很心寒的……如果悲痛的是你們中間的任何一個,其他人就那么看著,你們難道不心寒嗎?
這番話,讓隊員一個接一個站出來,“一個人的沖動有時候會有很強的感染作用,集合的四十余名隊員,陸續站起身來。”
余罪好樣的,有著極強的煽動性,嚴肅點其實可以當政委。
審訊犯人,的幾個片段也很精彩,不用刑訊逼供,人家用的是腦子,氣氛稀松平常,其他警察覺得怎么像拉家常,話也就給套出來了。當然哄嚇詐騙不可少,讓嫌疑人員打電話給老板,說老板溜了留他頂包,再把手機遞過去,撥打果然停機,心理失控就承認了,而其實他的手機不加撥數字,打誰都停機。
目前3快要看完,希望順利借到其他幾冊。